道家卷 道家除惡務盡的精神值得學習 (二)
“五鬥米道”帶有“原始社會主義性質”
早期道教還沒有係統的理論。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生困苦,於是出現了《太平經》。此書成書時間約在東漢安帝、順帝統治時期,此書為集體創作,書成於於吉、富崇等人之手。
早期道教有兩大派別:五鬥米道和太平道。這兩個道教流派,都是早期比較原始的民間道教派別。主要是在下層群眾中間流行,都受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中部分反映勞動群眾願望和要求的思想影響,並與農民反對封建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等要求相結合,為農民起義所利用。太平道於中平元年(184)發動了黃巾起義,一時“八郡同時俱發”,“天下響應,京師震動”,被東漢王朝殘酷鎮壓以後,傳授不明。五鬥米道亦與黃巾起義東西呼應,張道陵之孫張魯在漢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統治將近三十年。
毛澤東讀《三國誌·張魯傳》,對五鬥米道和太平道中所反映的勞動群眾願望和要求的思想,以及農民反對封建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的精神,很感興趣,並由此探尋原始社會主義的源流,為現實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1958年8月24日,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在談到人民公社搞公共食堂時,曾聯係三國時期的張魯在漢中推行“五鬥米道”的史事說:
張道陵的五鬥米道,出五鬥米就有飯吃。傳到江西的張天師,就變壞了。吃糧食是有規律的,像薛仁貴那樣一天吃一鬥米,總是少數。(陳晉:《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6頁)
同年11月2日至10日,毛澤東在鄭州召集有部分中央領導人和部分地方領導人參加的會議(史稱“第一次鄭州會議”)。毛澤東在會議期間同九個省市委書記談話中,說到供給製時,毛澤東也說:
三國時候,張魯的社會主義是行不長的。因為他不搞工業,農業也不發達。曹操把他滅了,他也搞過吃飯不要錢,凡是過路的人,在飯鋪裏頭吃飯、吃肉都不要錢。他不是在整個社會都搞,隻在飯鋪裏頭搞。他統治三十年,人們都高興那個製度,那裏有一種社會主義作風。我們這個社會主義由來已久了。(陳晉:《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6頁)
據載,毛澤東在“鄭州會議”第二天(11月3日)這段評論三國時期張魯在漢中推行“五鬥米道”時談話,還有另一種版本。雖然速記異詞,但是思路及語言大體一至,並不影響對談話主旨的理解。錄以為考:
三國時候,漢中有個張魯,曹操把他滅了。他也搞過吃飯不要錢,凡是過路人,在飯鋪裏頭吃飯、吃肉都不要錢,盡肚子吃,這不是吃飯不要錢嗎?他不是在整個社會上都搞,而是在飯鋪裏頭搞。他搞了三十年,人們都高興那個製度,那是有種社會主義作風。我們這個社會主義由來已久了。(蕭延中《毛澤東晚年政治倫理觀述描》,《晚年毛澤東》,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第261頁)
又過了一個月(12月),毛澤東於武昌召集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期間,批示印發《三國誌集解》裏的《張魯傳》。為幫助與會者閱讀《張魯傳》,毛澤東於12月7日和10日分別寫了兩大段批語。12月7日寫的第一個批語的鉛印件,毛澤東用墨筆畫去。印發的是12月10日寫的批語,印在《張魯傳》的篇頭。
毛澤東12月7日為《張魯傳》寫的批語是:
晉·陳壽·《三國誌·張魯傳》
這裏所說的群眾性醫療運動,有點像我們人民公社免費醫療的味道,不過那時是神道的,也好,那時隻好用神道。道路上飯鋪裏吃飯不要錢,最有意思,開了我們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大約有一千六百年的時間了,貧農、下中農的生產,消費和人們的心情還是大體相同的,都是一窮二白。不同的是生產力於今進步許多了。解放以後,人們掌握了自己這塊天地了,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但一窮二白古今是接近的。所以這個張魯傳值得一看。張魯的祖父創教人張陵,一名張道陵,就是江西龍虎山反動透頂的那個張天師的祖宗,水滸傳第一回描寫了龍虎山的場麵。三國時代的道教是遍於全國的,群眾運動的。在北方有天公將軍張角三兄弟最為廣大的革命的群眾運動,他們的口號是“蒼天當〈已〉死,黃天當立”。蒼天,漢朝統治階級。黃天,農民階級。於吉在東吳也有極大的群眾運動,是那時道教的一派。張道陵張魯是梁、益派。史稱這派與北方派的路線基本相同。其後,曆代都有大小規模不同的眾多的農民革命鬥爭,其性質當然與現在馬克思主義革命運動根本不相同。但有相同的一點,就是極端貧苦農民廣大階層夢想平等、自由,擺脫貧困,豐衣足食。在一方麵,帶有資產階級急進民主派的性質。另一方麵,則帶有原始社會主義性質,表現在互助關係上。第三方麵,帶有封建性質,表現在小農的私有製、上層建築的封建製——從天公將軍張角到天王洪秀全。宋朝的摩尼教,楊麼,鍾相;元末的明教,紅軍;明朝的徐鴻儒,唐賽兒,李自成;清朝的白蓮教,上帝教(太平天國),義和團,其最著者。我對我國曆史沒有研究,隻有一些零星感觸。對上述性質的分析,可能有錯誤。但帶有不自覺的原始社會主義色彩這一點就最貧苦的群眾來說,而不是就他們的領袖們(張角、張魯、黃巢、方臘、劉福通、韓林兒、李自成、朱元璋、洪秀全等等)來說,則是可以確定的。現在的人民公社運動,是有我國的曆史來源的。我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沒有來得及將農民中的上層和中層造成資本主義化,但是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反動聯盟,卻在幾十年中將大多數農民造成了一支半無產階級的革命軍,就是說,替無產階級造成了一支最偉大最可靠最堅決的同盟軍。
毛澤東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七日,在武昌
毛澤東12月10日為《張魯傳》寫的批語是:
張魯傳
(陳壽《三國誌·魏誌·卷九》,裴鬆之注)
我國從漢末到今一千多年,情況如天地懸隔。但是從某幾點看起來,例如,貧農、下中農的一窮二白,還有某些相似。漢末北方的黃巾運動,規模極大,稱為太平道。在南方,有於吉領導的群眾運動,也是道教。在西方(以漢中為中心的陝南川北區域),有五鬥米道。史稱,五鬥米道與太平道“大都相似”,是一條路線的運動。又稱,張魯等,張陵(一稱張道陵,其流風餘裔經千餘年轉化為江西龍虎山為地主階級服務的極端反人民的張天師道,水滸傳第一回“馮太尉誤走魔鬼”有極神氣的描寫,一看使人神旺,同誌們看過了吧?),張修,張魯祖孫三世行五鬥三世,行五鬥米道。行五鬥米道,“民夷便樂”,可見大受群眾歡迎。其法,信教者出五鬥米,以神道治病;置義舍(大路上的公共宿舍),吃飯不要錢(目的似乎是招來關中區域的流民);修治道路(以犯輕微錯誤的人修路);“犯法者三原而後行刑”(以說服為主要方法);“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祭酒“各領部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近乎政社合一,勞武結合,但以小農經濟為基礎),這幾條,就是五鬥米道的經濟、政治綱領。中國從秦末陳涉大澤鄉(徐州附近)群眾暴動起,到清末義和拳運動止,二千年中,大規模的農民革命運動,幾乎沒有停止過。同全世界一樣,中國的曆史,就是一部階級鬥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