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老子72(1 / 3)

道家卷 我看老百姓還是喜歡道教 (三)

《水滸傳》第一回有極神氣的描寫

《水滸傳》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瘟疫盛行,宋仁宗派殿前太尉洪信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上清宮,宣請張天師來京祈禳。洪信在龍虎山上清宮打開伏魔殿,放走了三十六員天罡、七十二座地煞。這就為日後宋江等一百單八好漢造反埋下了伏筆。

對龍虎山、天師道和張天師,對《水滸傳》第一回張天師禳災、洪太尉放魔的故事,毛澤東是十分熟悉的。1942年夏秋之間在延安,華君武、蔡若虹、張諤等三位畫家奉約去見毛澤東。幾位畫家平時都是在大會上較遠地見到毛澤東,現在坐在他身旁,不免有些拘束。但毛澤東很快就打破了這種拘束感,使人很自然地講話。據華君武回憶:

我記得開始毛主席問到蔡若虹籍貫,知道是江西人時,毛主席就問蔡若虹,知道不知道江西有位大名鼎鼎的道教頭頭張天師,蔡若虹說不出張天師的來曆,毛主席就講了一段關於張天師的笑話,使得我們什麼話都敢說了。(華君武:《1942年毛主席和我們的談話》,《緬懷毛澤東》(下),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44頁)

如果說1942年毛澤東講張天師的笑話,隻是為了緩解客人的拘束感的話,那麼1958年他講洪太尉龍虎山放走魔王的故事,則大有深意。1958年12月7日,毛澤東讀盧弼《三國誌集解》,為《張魯傳》寫了一段批語,其中說:

這裏所說的群眾性醫療運動,有點像我們人民公社免費醫療的味道,不過那時是神道的,也好,那時隻好用神道。道路上飯鋪裏吃飯不要錢,最有意思,開了我們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大約有一千六百年的時間了。貧農、下中農的生產、消費和人們的心情還是大體相同的,都是一窮二白。不同的是生產力於今進步許多了。解放以後,人們掌握了自己這塊天地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但一窮二白古今是接近的。所以這個張魯傳值得一看。張魯的祖父創教人張陵,一名張道陵,就是江西龍虎山反動透頂的那個張天師的祖宗,水滸傳第一回描寫了龍虎山的場麵。三國時代的道教是遍於全國的,群眾運動的。在北方有天公將軍張角三兄弟最為廣大的革命的群眾運動,他們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蒼天,漢朝統治階級。黃天,農民階級。於吉在東吳也有極大的群眾運動,是那時道教的一派。張道陵張魯是梁、益派。史稱這派與北方派的路線基本相同……現在的人民公社運動,是有我國的曆史來源的。(《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第七冊,第627—628頁)

過了三天,12月10日,毛澤東又為《張魯傳》另寫批語,他這樣寫道:

我國從漢末到今一千多年,情況如天地懸隔。但是從某幾點看起來,例如,貧農、下中農的一窮二白,還有某些相似。漢末北方的黃巾運動,規模極大,稱為太平道。在南方,有於吉領導的群眾運動,也是道教。在西方(以漢中為中心的陝南川北區域),有五鬥米道與太平道“大都相似”,是一條路線的運動。又稱,張魯等,張陵(一稱張道陵,其流風餘裔經千年轉化為江西龍虎山為地主階級服務的極端反人民的張天師道。水滸傳第一回“馮太尉誤走魔鬼”有極神氣的描寫,一看使人神旺,同誌們看過了吧?),張修,張魯祖孫三世行五鬥三世,行五鬥米道。行五鬥米道,“民夷便樂”,可見大受群眾歡迎。(《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第七冊,第629頁)

毛澤東兩次為《張魯傳》寫批語,旨在探討“現在的人民公社運動,是有我國的曆史來源的”,他從三國時代的五鬥米道中看到了“不自覺的原始社會主義色彩”。他從張陵、張衡、張魯的五鬥米道,聯想到江西龍虎山的張天師道,進而聯想到《水滸傳》對張天師禳災和洪太尉放魔的描寫。

毛澤東說:“水滸傳第一回描寫了龍虎山的場麵。”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貴溪市境內,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天師道祖庭。《水滸傳》在第一回中對龍虎山的景致有動人心魄的描繪:

“……大頂直侵霄漢,果然好座大山!正是:根盤地角,頂接天心。遠觀磨斷亂雲痕,近看平吞明月魄。……左壁為掩,右壁為映。出的是雲,納的是霧。錐尖象小,崎峻似峭,懸空似險,削如平。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藤蘿倒掛。虎嘯時風生穀口,猿啼時月墜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