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論語03(2 / 2)

曾國藩的以上言論不僅把“經濟”獨立出來,予以突出的地位,將“孔學三門”發展為“孔學四門”,增強了儒學的實用性、應變性,而且又闡明了“孔學四門”之間的關係,明確地把“義理之學”視為根本,而其他三科則為“義理”的輔助,以“義理之學”綱領其他三科,堅持了儒學正統。

曾國藩的新四分法,備受青少年時代的毛澤東推崇。1915年9月6日,他在給好友蕭子升的信中說:

顧吾人所最急者,國學常識也。昔人有言,欲通一經,早通群經。今欲通國學,亦早通其常識耳。首貴擇書,其書必能孕群籍而抱萬有。幹振則枝披,將麾則卒舞。……仆觀曾文正為學,四者為之科。曰義理,何一二書為主(謂《論語》《近思錄》),何若幹書輔之。曰考據亦然;曰詞章曰經濟亦然。”(《毛澤東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25頁)

曾文正,即曾國藩,晚清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

這裏,毛澤東顯然是肯定了曾國藩的“孔學四門”分類法,並讚同其“義理之學”為根本的觀點。那麼,在“義理之學”中,又以何書為主幹呢?毛澤東在致蕭子升的信中明確指出:“謂《論語》《近思錄》。”

為了說明問題,需要對《論語》《近思錄》這兩本書及其曆史地位、思想價值等作一下扼要的了解:

《論語》是一本語錄體的書,記錄了孔子一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編撰而成。是孔子的思想錄。為中國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經典。自公元前140年(漢建元元年)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後,儒家逐步發展,成為此後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論語》在經部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而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儒學的基本思想都在《論語》中,所以《論語》也被稱為中國人的“聖經”。

《近思錄》,取《論語》子夏曰“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之義,即近思者,切問而近思之意也,謂之與人倫日用密切相關。共14卷。成書於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南宋朱熹、呂祖謙合編之理學入門書。依次輯錄北宋新儒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四君子”的言論,計622條。從宇宙生成的世界本體到孔顏樂處的聖人氣象, 按照宋明理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養程序為標準,分為十四門,對研究北宋理學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代表著宋代理學主體的《近思錄》,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文化發展成熟的理論形態,代表著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水平。堪稱後世性理諸書之祖。

所以,在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看來,國學當以“義理之學”為根本,“義理之學”當以《論語》《近思錄》為主幹。因為《論語》“孕群籍而抱萬有”,上承商周以來易變禮製仁義忠恕文化根脈,下紹兩漢經學、宋明理學和清代實學文化傳統,舉凡史學、哲學、人學、美學、詩學、社會學、政治學、倫理學、教育學、心理學,都可以從這裏找到源頭——這大概是毛澤東對《論語》的最初評論,也是較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