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論語09(2 / 2)

五四運動前後,毛澤東進入北京大學“旁聽”學習後,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他義無反顧,為中華民族的複興而不懈奮鬥。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曾對一個外國友人說過這樣一番話:

“我是從農村生長出來的孩子,小時也上過私塾,讀過孔孟的書,也信過神,母親生病也去求過神佛保佑哩!舊社會的東西對我都產生過影響。有段時間受到梁啟超辦的《新民叢報》的影響,覺得改良派也不錯,想向資本主義找出路,走西方富國強兵的路子。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馬列主義傳入中國,我才逐步接受了馬列主義……”(尹高朝:《毛澤東的老師們》,甘肅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頁)

毛澤東什麼時候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是什麼書籍引導他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1936年他同斯諾談起過。他說: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間,讀了許多關於俄國所發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熱切地搜尋當時所能找到的極少數的共產主義文獻的中文本。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的心中,使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接受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是對曆史的正確解釋,以後,我就一直沒有動搖過。這三本書是: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這是中文版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考茨基的《階級鬥爭》;以及柯卡普著的《社會主義史》。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經在理論上和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而且從此我也自認為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李銳:《毛澤東早年讀書生活》,萬卷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375頁)

一個人的生活道路不可能超越他所處的環境和曆史。毛澤東,這位農民的兒子,童年和少年時代接受的是傳統的風俗習慣和孔孟儒學。從孔孟之道、宋明理學,到王船山、顧炎武;從康有為、梁啟超、嚴複到孫中山;從赫胥黎的進化論、康德的二元論,到十八九世紀歐洲的民主主義、空想社會主義以至托爾斯泰主義……他的思想曆程是曲折的。在北大“旁聽”學習期間,他有幸結識了陳獨秀、李大釗二位思想導師之後,才得以接受馬列主義的啟蒙教育。自1918年8月至1920年4月的兩次北京之行,他在老師的引導及自我反思、自我揚棄之中,逐漸樹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做出了“走俄國人的路”的抉擇,走上了一個職業革命家的道路……

從事革命後,在土地革命時期,他對僅有的幾本馬列著作反複研究,獨立思考,學以致用。延安時期他才有可能係統讀到一些馬恩列斯的著作。“大躍進”失敗以後,他才著意研讀政治經濟學。由此可見,毛澤東走上革命的道路,成為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在生活的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他在同河北省委書記、省長李爾重的談話中,也說他的學習也是從“學而時習之”(“四書五經”等舊學)學起的,後來才學的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