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論語183(1 / 1)

應用卷·季氏篇第十六·季氏將伐顓臾 (三)

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篇》第一章載孔子曰:“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遠人:指遠方部族,一說指邊遠夷狄之人。既來之,則安之:指內修文德以使遠人歸服,施恩惠以使來者安存。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養民也惠”的“德政”和“惠民”政策,認為王者隻要內修仁德,以道德教化,就會使遠方之民樂於歸附。遠人既已歸附,又須施以恩惠,以使來者安居樂業。

“既來之,則安之”是孔子對冉求說的一段話。原意是已經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現在引申為:既然來了,就要安下心來,坦然地去麵對所發生的事情。

毛澤東引用孔子這句話是在延安時期致王觀瀾的信中。王觀瀾的愛人徐明清,在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之際,寫有回憶文章《毛主席對王觀瀾的教導和關懷》一文,其中記述了1941年12月16日,毛澤東到延安中央醫院看望王觀瀾後,又致信病中的王觀瀾說:

既來之,則安之,自己完全不著急,讓體內慢慢生長抵抗力和它做鬥爭,直至最後戰而勝之,這是對付慢性病的方法。就是急性病,也隻好讓醫生處治,自己也無所用其著急,因為急是急不好的。對於病,要有堅強的鬥爭意誌,但不要著急。這是我對於病的態度。(《緬懷毛澤東》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489頁)

王觀瀾,1906年出生在浙江臨海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中國共產黨最早從事農民運動和土地革命的領導人之一。是新華通訊社前身紅中社的第一任負責人,是《紅色中華》的第一任總編輯。

紅軍到達陝北後,王觀瀾因長征途中患腸胃病埋下了病根,身體一直很虛弱,再加工作繁忙,過度操勞,經常犯病。愛人徐明清多次勸他住院好好治療一下,可王觀瀾總說“一點小病用不著如此麻煩”,不顧病情不斷加重,仍堅持工作。徐明清見狀焦急萬分,擔心他虛弱的身體會徹底被拖垮,無奈中隻好向毛澤東求援。

毛澤東把王觀瀾叫去,看到他身體這般虛弱,十分關切地說:做事要分輕重緩急,懶人要學勤快,勤快人要學巧幹。毛澤東的話,使他十分感動,工作更加積極努力。中共七大之前,王觀瀾曾被王明、康生誣陷為是“托派”,毛澤東親自出麵幹預,認為王觀瀾經過他十年的親自考驗,這個同誌如果不是好同誌,黨內就沒有好同誌了。王觀瀾被選為七大代表。但不久,因腸胃病與嚴重神經衰弱症住進了醫院。

毛澤東很快知道了。一天早晨,他與傅連暲大夫走了很遠的山路,從楊家嶺來到中央醫院特意看望王觀瀾。王觀瀾說:“已經幾天不能睡覺了。”毛澤東親切地安慰說:不要著急,我在長征以前也常失眠,長征天天走路把我的病治好了。你病好後,要多走路,多作體力活動,身體就會好起來的。毛澤東還囑咐醫院領導要精心治療,勸慰徐明清要放寬心。

毛澤東探望重病中的王觀瀾後,仍惦念著他的病情。於12月16日又親筆給他寫了信,並引用孔子“既來之,則安之”的話,勸慰王觀瀾安心養病,既然病已這樣,就不要著急。就是急性病,也隻好讓醫生處治,自己急也無用,因為急是急不好的。毛澤東還說,對於病,要有堅強的鬥爭意誌,但不要著急。這是我對於病的態度。毛澤東的話鼓舞了王觀瀾同疾病做鬥爭的勇氣。使之最終以堅強的意誌戰勝了病魔,重新投入工作。

毛澤東是在“既然來了,就要安下心來,坦然地去麵對所發生的事情”的引申意義上,使用孔子“既來之,則安之”一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