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卷·微子篇第十八·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一)
脫離實際,四體不勤
毛澤東喜歡用“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這句話,批評不合理的教育製度。
早在1958年“成都會議”上,毛澤東就這樣批評過。“成都會議”一開始,毛澤東提出二十五個問題,要求大家討論。
其中“關於教育與文化等問題”,大家發言時毛澤東插話說:
“學製、課程要由各省、市去研究改變,有了典型,教育部門才能改出來。曆來統一的東西,都是由典型到普及的。”
接著講到勤工儉學時,他說:
“資本主義國家就是半工半讀,專讀書就是最壞的,見書不見物,脫離實際,四體不勤。不一定全自給,有半自給、四分之一自給。方針是不要全讀書,一定要又讀又勞動。我們民族又窮又白,省下來的錢多辦學校,中小學可以大辦,農業學校也要發展。隻有教育發展了,才能趕上英國。靠文盲建設不起社會主義。”(李銳:《大躍進親曆記》上冊,南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頁)
從毛澤東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他對現行的教育製度和教學內容是不滿意的,要求改革。要求各省、市自己去研究,以點帶麵。他比較欣賞“半工半讀”,反對脫離實際的死讀書,主張“又讀又勞動”,讀書與生產相結合。他認為專讀書,不結合實際,教出的學生是不合格的,是“脫離實際,四體不勤”的書呆子。毛澤東認為,學問除書本知識外,主要是在實踐中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