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卷·微子篇第十八·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二)
孔夫子教學也有問題
楚狂接輿批評孔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話,毛澤東牢記在心。他對孔子辦學總體上讚賞有加,但對孔子的學生不參加勞動,沒有生產知識,很不滿意。
1964年2月13日,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教育工作座談會。當日是甲辰年春節,後來稱此會為“春節座談會”。出席會議的有劉少奇、鄧小平、彭真、陸定一等中央領導和民主人士,還有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和北京大學校長陸平等16人。
在座談會中,毛澤東說:我們的教育路線方針是正確的,但是方法不對,要改變。針對當時教育界的現狀,他指出:“學製可以縮短。”“現在課程太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於緊張狀態。”“我看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整天看書並不好,要有娛樂、遊泳、打球、課外自由閱讀的時間。”“現在的考試辦法是用對付敵人的辦法,實行突然襲擊。題目出得很古怪,使學生難以捉摸,還是考八股文章的辦法,這種做法是摧殘人才,摧殘青年,我是不讚成,要完全改變。”
說到這裏,毛澤東聯想到二千年前的孔子辦學,他接著說:
“孔夫子不是這個辦法,孔夫子隻有六門課程:禮、樂、射、禦、書、數,教出顏回、曾參、子思、孟子四大賢人。”
毛澤東談教育時想到了孔學的可取之處,然而他馬上又轉為批判的口吻,說道:
“孔夫子教學也有問題,沒有工業、農業勞動,因此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這不行。” (《周恩來總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1964年12月31日《人民日報》;王子今:《毛澤東與中國史學》,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322頁)
毛澤東這天的座談插話,成了著名的“春節談話”。沒有下發書麵文件,也沒有原文照宣,僅由陸定一整理後,口頭傳達了談話精神。
毛澤東指出孔子辦學的缺點,就是隻能培養“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學生,教育脫離生產勞動,這樣的培養目標是不行的,必須進行教育革命。這個批判,在當時可以說具有根本意義。
他還曾列舉了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如高爾基、李時珍、祖衝之、孔子、曹雪芹等,都沒上過大學,都是在實踐中自修成的。
對於“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批判,繼1964年“春節談話”後,1965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杭州的一次會議上講話。他指出:“現在這種教育製度,我很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見稻、粱、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是怎樣交換的,身體也搞壞了,真是害死人。”
毛澤東的談論學校教育的話,這方麵內容很多,有的是即興發言,有的則是正式文件的批示,無疑都體現了他對教育的關注和重視。有的帶有他個人對於學校教育的主觀態度和強烈情感。事實上毛澤東對學校教育弊病的批評是相當深刻的,而這種弊端的一個顯著特征,正是脫離實際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如今提倡素質教育,學校教育的任務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更不是追求升學率,而是全麵提高人的素質。毛澤東有關教育的談話,對於今天的教育改革,對於今天的素質教育,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