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孟子02(1 / 2)

品讀史之二

“四書五經”與《孟子》經

隨著時光的流逝,孟子的知識也在不斷增進。為了加深對儒學的理解,他決定離開學宮,直接向孔門求教。孟子大約在十五六歲時去魯國。“受業於子思的門人”(《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即接受了子思弟子的教育,係統地學習《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子思為一代大儒,孔子之孫。名叫孔伋,又名子思,已去世。如今他的學生在曲阜城南講學,孟子登門拜訪,便入子思一係的儒學之門,開始接受更係統的儒家教育。故後人以“思孟”並稱,除這種師承關係外,從思想傾向看,孟子與子思確實有諸多的相近之處。

不過,孟子雖然受學於子思之門,但其誌向並不僅僅是做子思的再傳弟子,而是進一步上承孔子,他以自學的方式繼承了發展了孔子思想。孟子對孔子推崇備至,在《孟子》一書中,引述和讚美孔子的言論幾乎隨處可見。他自己最大的願望,是效法孔子。盡管由於時代的前後懸隔,孟子未能直接親炙孔子,但卻始終以孔子的“私淑”後學自居。孟子自己曾經說過:“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孟子·離婁下》)

學業的長進,使孟子名聲大震,他周遊列國,聚眾講學,推行為政之道,討論各種社會問題,並有了立功立言的觀念。他一生著書七篇,編為《孟子》一書。

毛澤東何時開始讀《孟子》一書呢?

他到孟子的出生地是在1920年,那時他已是27歲的年輕人。毛澤東讀《孟子》一書,時間要比這早得多,要往前推20年。

早年,約1900年前後,毛澤東七八歲的時候,在湖南湘潭韶山衝附近南岸私塾接受啟蒙教育時,開始讀的是《三字經》,而後是《論語》《孟子》。後轉到關公橋等私塾就讀,繼續攻讀“四書五經”。少年毛澤東在韶山,先後念了六年私塾,後來他概括為“學了六年孔夫子”。

1964年8月18日,毛澤東在北戴河關於哲學問題的講話中,還追憶說:

“我過去讀過孔夫子的四書五經,背得,可是不懂。”

所謂“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所謂“五經”,是指《詩經》《書經》《易經》《禮記》《春秋》。

1913年夏,毛澤東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預科(翌年春並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他在湖南長沙省立第一師範讀書時的《講堂錄》中,曾記錄有關《孟子》的話:

《孟子》經

睊睊胥讒,睊睊,側目貌。

流連荒亡,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

苛,可也,苛矣富人。

思戢用光,思安集其人民,以光大其國家也。(《毛澤東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604頁)

上述內容,見《孟子·梁惠王下》。

我國舊時書籍的四部分類法,即“經,史,子,集”。此處的“經”字,及《講堂錄》後麵“子”,“集”字,明顯表示毛澤東或其老師把《孟子》歸入經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