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孟子62(1 / 1)

引用卷八 離婁下·有所不為,而後有所為

“有所不為,而後有所為”一語,是從孟子“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的話演化來的。此語出自《孟子·離婁下》第八章:

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朱熹作《四書集注》,引程子(程頤、程顥)語注《孟子》此句。程子曰:“‘有不為’,知所擇也。惟能有不為,是以可以有為。無所不為者,安能有所為邪?”

按照這個思路疏解,孟子全句的意思是: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現在演化為“有所不為,而後有所為”,含義略有變化,形容隻有放棄一些需要做但可暫時不去做的事情,才能把那些急需做的事做好。“不為”和“有為”,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法,富有啟發意義。善於區分“不為”和“有為”,對於集中力量突破和解決主要矛盾有很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