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卷十一 告子上·口之於味,有同嗜焉
毛澤東曾經用孟子的名言“口之於味,有同嗜焉”闡述美學研究中的一個難解命題。
1959年春,何其芳主持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時,一天,一位中央書記處的書記來,要他們從中國古代的筆記小說中選編一本《不怕鬼的故事》,以此來宣傳毛澤東的思想。何其芳立刻組織人力上馬,同年夏天就把此書基本編成。
在一次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選了該書的一部分故事,印發給到會的人。何其芳等知道了,就請毛澤東為此書寫一篇序言。
“叫何其芳寫。”毛澤東說。
何其芳得到毛澤東的指示,於是馬上起草序言,經過幾次修改,就送呈毛澤東審閱。
1961年1月4日上午,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一間臥室裏接見了他。當何其芳坐下後,毛澤東拿出何其芳寫的稿子,說:
“你的問題我現在回答你(指請他審閱的稿子)。除了戰略上藐視,還要講戰術上重視。對具體的鬼,對一個一個的鬼,要具體分析,要講究戰術,要重視。不然,就打不敗它。你們編的書上,就有這樣的例子。《聊齋誌異》的那篇《妖術》,如果那個於公戰術上不重視就可能被妖術謀害死。還有《宋定伯捉鬼》。鬼背他過河,發現他身體重。他就欺騙它,說他是新鬼。‘新鬼大,舊鬼小’,所以他重嘛。他後來又從鬼那裏知道鬼怕什麼東西,就用那個東西治它,就把鬼治住了。你可以再寫幾百字,寫戰術上重視。”
何其芳認真地聽著,記著。何其芳起身告辭,剛走出臥室時,毛澤東又叫他回去,說:“你把序文改好後,再送我看看。”
何其芳根據毛澤東所談的意思,又將序文修改了一遍,再送毛澤東審閱,並附了一封信,上寫:“我按照指示作了修改,僅足達意,缺乏警策之處,但我又沒有能力改得較好一些。”
1月23日下午2時半,何其芳又接到電話通知,叫他到毛澤東那兒去。
毛澤東還是在那間臥室裏接見了他。已經有4個人坐在那裏了。毛澤東對他說:“你寫的序文我加了一段,和現在的形勢聯係起來了。”隨後,他把加的一段念給大家聽,像是征求意見。然後又傳給大家看。當傳到何其芳手裏,他發現稿子最後一頁的空白處,毛澤東已寫滿了一段新加的文字。其中有一段說:
難道我們越怕鬼,鬼就越喜歡我們,發出慈悲心,不害我們,而我們的事業就會忽然變得順利起來,一切光昌流麗,春暖花開了嗎?
大家傳閱以後,毛澤東對何其芳說:“你這篇文章原來政治性就很強,我給你再加強一些。我是把不怕鬼的故事作為政治鬥爭和思想鬥爭的工具。”
毛澤東又談起序文,他對何其芳說。“你再增加幾句,講半人半鬼。”他見何其芳有點摸不清楚,又解釋說:“半人半鬼,不是走到人,就是走到鬼。走到鬼,經過改造,又會走到人。”
最後,毛澤東談了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問題,美學問題,大家就開始插嘴了。毛澤東說:“各個階級有各個階級的美。”
“問題在於也有一些相同的。”一個同誌插嘴說。
“各個階級有各個階級的美。各個階級也有共同的美。”毛澤東像是回答他的問題,又像是發表他思考的結果似的,他說:“口之於味,有同嗜焉。”(何其芳:《毛澤東之歌》《何其芳全集》第七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