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孟子114(2 / 2)

毛澤東與孔從洲此次談話,以孟子的“昏昏詔詔”之論為媒介,重點討論如何抓好學院的建設和教學工作,尤其是配強師資力量。這有利於培養具有現代化知識的炮兵科技人才,加速軍隊幹部的知識化、專業化,提高軍隊戰鬥力。

作為教育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應該是永恒的信條。

毛澤東有時也將這條教育原則的使用範圍擴而大之,應用到其他方麵。

1964年,當時任農業機械部(1965年1月改為第八機械工業部)部長的陳正人,正在洛陽拖拉機廠搞“社教”蹲點。

12月4日,陳正人就蹲點情況,給他的直接領導薄一波寫了一封信,薄一波讀後有批注,並報送毛澤東批閱。

陳正人信中有這樣一段話:

“目前我所注意的問題,主要放在社教運動方麵。有關企業管理方麵的問題,準備放到後一步來研究。因此,這次送上的報告,隻講到運動有關的一些情況。這封信,我也隻說到到廠後若幹感想。如有新情況和新問題,再給你寫信報告。(隻有把社教搞徹底了,才能搞好管理。這樣抓是對的。——薄一波注)”

毛澤東讀信至此,寫下批注:

管理也是社教。如果管理人員不到車間、小組搞“三同”,拜老師學一門至幾門手藝,那就一輩子會同工人階級處於尖銳的階級鬥爭狀態中,最後必然要被工人階級把他們當作資產階級打倒。不學會技術,長期當外行,管理也搞不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毛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一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266頁)

毛澤東這個批語,是有感而發,是在與陳正人、薄一波討論社教運動、企業管理和學技術當內行三者的關係。

陳正人、薄一波的意見是先抓社教後抓管理,毛澤東的意見是“管理也是社教”。而且,做好管理工作,管理人員要學技術,當內行。毛澤東這樣講,是有曆史原因和現實針對性的。那時,雖然進入和平建設時期已有十幾年了,但是企業大部分管理人員還是工農出身的占多數,文化程度低,專業知識差,不少企業還是“外行”領導“內行”。這種狀況不改變,將製約工業企業的發展。所以,毛澤東要求管理人員到車間去向內行的老師們學習“一門至幾門手藝”。

如何解決管理人員要內行這個問題?毛澤東引用孟子的名言來說明事理:“不學會技術,長期當外行,管理也搞不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像教師教學生一樣,管理人員隻有“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才能提升管理水平,達到新的境界。這應該是管理學的一條普遍規律。

孟子的“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是至理名言,毛澤東將其應用到學校教育與企業管理方麵,也可以應用到更寬闊更廣大的生活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