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卷 毛澤東與孫臏指揮藝術 (二)
這種打法叫“圍魏救趙”
毛澤東在指導中國革命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中,多次運用過孫臏“圍魏救趙”的戰法。
“圍魏救趙”這個軍事典故,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原文是:
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
“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救鬥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衝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
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
“圍魏救趙”是我國古代一個著名的戰例。我國曆來的軍事家,就用“圍魏救趙”來說明一切類似的戰法。毛澤東運用“圍魏救趙”戰法,是在吸收和改造原戰法的基礎上,結合著當時客觀實際的一種發揮,這不僅是古為今用,而且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軍事科學。
1928年秋天,彭德懷率紅五軍上了井岡山,與朱、毛紅軍會師。同年11月,國民黨湘贛“兩省三方”對井岡山實行第三次“會剿”。
1929年元旦,湘贛“剿共”總指揮部在江西萍鄉宣告正式成立:何鍵任代總指揮,而總指揮仍為魯滌平。何鍵調集了十八個團,分五路合圍井岡山。
一場惡戰,迫在眉睫!
雖說井岡山易守難攻,可上萬紅軍全都撤到山上去,給養成了大問題:山上哪有那麼多的糧食以供軍需。再說,眼下滴水成冰,除了紅五軍穿著棉軍裝(因為他們原先是“國民革命軍”,發了棉軍裝),紅四軍絕大部分官兵還穿單衣呢!袁文才請人專門給毛澤東做了一身棉衣,他沒有穿,送給傷病員了。
局勢空前的嚴重。“直搗井岡山老巢,活捉朱毛!”敵軍的口號聲,已經側耳可聞!
1月4日,毛澤東以井岡山前委書記的身份,在寧岡縣柏露村召開了六十多人參加的戰前聯席會議,開了四天之久,這在戰事頻繁的當時是少有的“長會”。毛澤東在傳達中共“六大”文件之後,會議的緊急議題便是討論如何打破湘贛三萬多敵人的第三次“會剿”。
紅軍將領,有的主張憑險死守,有的提出突圍外線作戰。眾說紛紜,一時難有定見。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毛澤東胸有成竹地說道:
“我主張采取積極的策略。敵人從這邊打過來,我們就從那邊打出去,迂回敵後,在外線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打破敵人的‘會剿’。這種打法,叫作‘圍魏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