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神話 二
其實,期望也好,欲求也好,終歸隻是一廂情願,能否付諸實現,並不是個人的主觀意誌所能主宰的。況且,從根本上說,欲望即是痛苦。縱使某種欲望有幸得以達成,也會迅即進入一種飽和狀態,隨之愜意的快感也就失去。因為占有的結果,即意味著它的刺激能量的消逝。於是,欲望、需求之火,便會以新的形態重新燃起,否則,寂寞、空虛、無聊,就會迎麵襲來。燃燒,熄滅,失落,再燃燒,一輩子陷在這種循環圈裏不能自拔。像德國人生哲學家叔本華所說的,“舉凡人生,皆消耗殆盡於欲望和達到欲望這兩者之間”。
秦始皇就正是這樣。
他既平六國,“凡平生誌欲無不遂,唯不可必得誌者,壽耳”(清人丘瓊山《綱鑒合編》)。於是,“生在地上想上天,做了皇帝想成仙”,便成了秦始皇的終極追求。他不相信“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宿命論,決意衝破人生百歲的壽命大限,實現長生不老,縱令做不到“王母桃花千遍開”(三千年開一次),起碼也要像傳說中的彭祖那樣,活上個千八百歲。
一些方士遂投其所好,編織神仙下凡的神話,聲稱海上有仙人仙藥,結緣仙人、服食仙藥,便可永遠健康,長生不死。為此,始皇帝便四出巡行,訪藥求仙。
他先是仿效黃帝,出巡隴西、北地,登上了雞頭山。向往著周穆王,要像他那樣,駕八駿之車,訪求神仙,會西王母於瑤池之上。爾後,又率領大隊人馬前往東方的渤海巡遊。他站在芝罘島上,縱目觀覽,但見雲海迷茫中,隱現著山川人物、殿閣樓台,不禁心馳神往。方士們為了迎合其渴望長生的心理,將這種海市蜃樓景象說成是人間仙境。齊地的方士徐福更是趁便上書,侈談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麵住著神仙,有長生不老之術,請求皇帝準許他齋戒沐浴之後,帶領童男童女入海求仙。秦始皇全部信以為真,迅速組織大批童男、童女,跟隨徐福乘船出海,覓求長生不老之術。
不久,徐福回來訴說,海神已經見到,但嫌禮數不周,品物單薄,拒絕賜予仙藥。對於這種明眼人一聽就能識破的謊言,欲令智昏的始皇帝卻深信不疑,趕忙增派童男童女三千人,以及大量工匠、技師,還帶上了各種穀物的種子,統統交給徐福,讓他再度率船出海。為著盡早聽到“福音”,始皇帝便在東海之濱靜候了三個月,最後也不見徐福的蹤影,才悵然返駕回鑾。
緊接著,又開始了第三次出巡,首途遼西,沿渤海灣前行,抵達碣石山。他指派燕地的方士盧生,去尋訪羨門、高誓這兩個據說成仙得道、長生不老的仙人,還派遣韓終、侯公、石生等人,繼續蹈海穿波,尋求長生不老之藥,自然最終都一無所獲。後來,盧生終於傳遞來信息:尋找靈芝奇藥和神仙、法術,之所以總是不能奏效,是由於途中有“異類”作祟,妄圖傷害皇帝和求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