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他們建議,需要改變以往的做法。皇帝應該秘密進出,行蹤與駐地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以躲避惡鬼的襲擊。這樣,那些沉水不會濡濕、入火不會燙傷,駕著雲氣在天空裏遊行,壽命和天地一樣長久的“真人”,才會悄然降臨。於是,始皇帝下令在鹹陽廣建宮觀樓閣,並以天橋、複道相連,以便皇帝秘密巡行其中,住所、行蹤絕對保密,有不慎泄漏者立即處死。
第五次出巡,再次來到山東琅邪。始皇帝一直惦記著徐福入海求仙的事情,剛一到達,便傳喚他前來複命。徐福擔心會因為一無所獲而遭致重譴,遂“死馬當作活馬醫”,大膽地編造出更為離奇的事由:“蓬萊仙島的神藥是可以拿到的,隻是航行中常常受到大鯊魚的襲擊,因此,普通船隻無法到達。希望皇帝能夠派些技術高強的弓箭手,和求仙者一同前往,發現了大鯊魚,就用強弓勁弩把它射死。”
始皇帝求仙心切,當即吩咐有關人員帶上捕殺鯊魚的武器,他自己也準備了強弓勁弩,一路上監視著鯊魚的動靜。海船由琅邪北麵起程,一直航行到榮成山,也沒有見到鯊魚的蹤影,後來船到芝罘,大鯊魚終於露麵了,在萬弩齊發之下,流血氣絕。始皇帝很高興,認為此後盡可以安心求仙采藥了,無須再費周折,便又命令徐福率船出行。隻是,他自己已經等不及了,不久就命斷沙丘(在今河北平鄉縣境內)。徐福則樂得自在逍遙,連同載著數千名童男童女的樓船,向著煙水茫茫飄然而去,不知所終了。
麵對冀求長生、逃避死亡這一永遠無法解決的課題,人類耗盡了精神、氣力,曆經無數艱難曲折,甚至付出了不知幾許的生命代價,最後,所有的努力全部告吹。秦始皇死後一百餘年,漢武帝緊步他的後塵,為實現長生不老,同樣做了大量的“無效功”;唐代自太宗起,憲宗、穆宗、武宗、宣宗,五代君王接力賽一般,競相尋求長生之術,均以失敗告終;而最可悲的卻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他西征歸來,曾躊躇滿誌地說:“直到如今,我還沒有遇到一個不能擊敗的敵手。我現在,隻希望征服死亡。”但是,這話出口不久,他便在清水縣行營“一命嗚呼”了。
始皇死後,丞相李斯為防止出現變故,遂秘不發喪,將棺材放入轀涼車中,派親信的宦者駕車,每到一處照常送飯,接受朝臣奏章。當時恰值炎熱天氣,車上發出了屍臭,隻好將鮑魚裝上去,以亂人嗅覺。唐代詩人李賀諷刺妄冀長生的詩句:“劉徹(漢武帝)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正是抓住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