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神話 三
始皇帝篤信“君權神授”和“萬物有靈”的觀念,認為天地神靈的喜怒哀樂,能夠決定人世間的興衰成敗、禍福休咎,因此,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率領浩浩蕩蕩的巡行隊伍,舉行封禪泰山、祭告天神等活動。客觀上的效應,是借此勒碑刻銘,歌功頌德,傳之久遠;又可以振武宣威,懾服天下。
史書上說,當日始皇帝禦駕出巡,正在鹹陽從事徭役的泗水亭長劉邦,目睹了皇家盛大的車馬儀仗隊,精銳的步騎警衛軍,遙遙地仰望著始皇帝漸去漸遠的身影,仿佛瞻仰著金光燦爛的太陽,含光受彩之餘,身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當即色迷迷地說:“嗚呼!大丈夫當如是也。”豔羨之情溢於言表。而“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強項羽,竟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反正在強權、威勢麵前,他們誰也不是無動於衷。這從側麵驗證了始皇帝耀武宣威、顯揚功業的成效。
同炫耀、顯示、驕狂一樣,窮極奢侈、盡情享樂也是一種人生欲望。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為了獲取越地的犀牛角、象牙和翡翠、珠璣,始皇帝派遣將軍尉屠睢調發五十萬士卒,分成五路大軍,分別扼守鐔城山嶺、九嶷要塞、番禺城中、南野境內、餘幹水邊。各路人馬,三年之中沒有解甲弛弓。斑白羸弱的百姓都得在大道上拉車服役,運送給養;官吏們則拿上畚箕在路口搜刮民財。致使各地男子不能在田裏耕種,婦女不能在家中紡線織麻,病人得不到醫治,死人得不到掩埋。
始皇帝以為鹹陽人多,而先王的宮廷狹小,便在渭河南岸的上林苑中營造朝宮,經營壯麗的宮殿。其中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容納萬人,殿下能夠豎立五丈之旗。從雍門向東一直到涇水、渭水交彙之處,八百裏範圍內,離宮別館林立。又架木為橋,搭成立交橋式的“複道”,四圍樓閣宮觀彼此相連,把從各諸侯國擄來的美女、鍾鼓填置其間。
現如今,宮殿早已化為塵土,但是,唐人杜牧的名篇《阿房宮賦》還在,千載之後讀來,還覺宛然如見: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雖然出於文人豐富的想象力,就中難免有虛飾誇張之處,但是,作為一個縱欲主義者,秦始皇的窮奢極欲,恣意享樂的情形,卻表現得淋漓盡致。
劉向在《說苑反質》中記載,(秦始皇)“又興驪山之役,錮三泉之底,關中離宮三百所,關外四百所,皆有鍾盤帷帳,婦女倡優”,共達“數巨萬人,鍾鼓之樂,流漫無窮”。未兼並天下前,始皇帝的周圍已經有不少鄭、衛的聲色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的趙女;滅六國後,更是大量羅致各國諸侯的美人。他死後,後宮許多美女“非有子者”,“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這種驕奢淫佚、縱欲無度的直接後果,是加速了他的“向死”的進程,與冀求長生恰成相反的對照;當然,同時也撒播了眾多的種子,經學者考證,始皇帝的子女達三十三人,二世胡亥為第十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