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墩上的悖論120(1 / 2)

玩偶生涯 二

溥儀承繼光緒帝位而登上“九五之尊”。他也像光緒帝一樣,是被慈禧太後選中的一個理想的玩偶;登極之日,他隻有三歲,也是一個娃娃皇帝。有人統計,中國曆史上兩歲到十歲登極的娃娃皇帝,總共有二十八位。除去個別的後來成為一代英主,像清朝的順治帝、康熙帝,其餘多數都是末帝、殤帝、亡國之君,許多人還都扮演了傀儡角色。

晚清的光緒皇帝載湉,是頗具代表性的。同治帝載淳年僅十九歲就病死了,年少無嗣。作為生母,慈禧太後所最為關注的,是選擇怎樣的繼統者她才能繼續垂簾聽政。按照常理,“載”字輩的皇帝過世,應該從下一代的“溥”字輩中挑選一人承繼大統,但這樣一來,慈禧就將被尊為太皇太後,相隔兩輩,她便沒有再度聽政之理。於是,由她獨自做主,在與載淳同輩裏找出一人,而這個人又不能年歲很大,否則,垂簾聽政也失去了足夠的依據。這樣,皇冠就落到了四歲的載湉的頭上,是為光緒帝。

這個政治玩偶沒有實權自不必說,而且,自從入宮以後,就連普通人的自由也享受不到了。為了馴服這個小皇帝,使他能服服帖帖地聽從擺布,慈禧太後整天對他橫眉怒目,疾聲厲色,動輒喝斥罵詈,稍不如意,就長時間罰跪,有時還施以“杖責”。他每日要按照家規,定時向皇太後跪拜請安,不發令讓他起來,他絕對不敢起立。慈禧外出時,他“必須隨扈,炎風烈日,迅雷甚雨,不敢乞休”。這樣,載湉從小就被慈禧嚇破了膽,一見到她,如同豺狼獅虎照麵,立刻渾身顫抖,色為之變。

慈禧太後的訓政模式是:“必須永照現在規製,一切典禮規模,鹹賴訓政飭誡。”這無異於說,一切事件,要事先請示太後懿旨,然後才能在皇帝麵前奏聞。待到光緒帝舉行大婚典禮之後,慈禧礙於祖宗法製,為了掩人耳目,不得不住到頤和園去“頤養天年”。實際上,她仍然通過種種手段,繼續總攬朝綱,千方百計幹預皇帝獨立行使權力。光緒帝名曰“親政”,但朝中一切大事,都必須向太後“稟白而後行”,稍有違抗,就會橫遭製裁。因此,史家說:“光緒帝作為西太後的一個傀儡,才有他存在的意義。不願當傀儡,就絕不能當皇帝。”

而同是傀儡皇帝的溥儀,相對於他的前任光緒帝,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同之處,是他入宮後三天,慈禧就結束了人生之旅,一命嗚呼了。當時,慈禧並未料到她會這麼快就拉上了人生大幕,直到宣布溥儀嗣位那天,她仍然不想放棄手中的權力。光緒死後不過兩個小時,她就吩咐監國的攝政王載灃:“所有軍國政事,悉秉承予之訓示裁度施行。”就是說,即使當了太皇太後,不便親自參預政事,她還要通過百依百順的攝政王的牽線,間接地操控小皇帝。隨著太皇太後“歸天”,這副擺布傀儡皇帝的擔子,便自然地轉到了溥儀的父親載灃的肩上。其實,攝政王也隻是個名分,到頭來也是一個玩偶,他的幕後牽線人,則是總攬軍政大權的野心家袁世凱。就這樣,這個無知無識、渾渾噩噩的小皇帝,糊裏糊塗地當了三年政治玩偶,而後又糊裏糊塗地被趕下台,退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