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蠅詩話
唐代詩人李商隱寫過一首七絕:
李杜操持事略齊,三才萬象共端倪。
集仙殿與金鑾殿,可是蒼蠅惑曙雞。
詩中說,李白、杜甫的才情、學養各有千秋,不相上下。他們都能通過一支生花妙筆,使包括自然與社會的大千世界的萬般景象在詩中端倪畢現,一覽無遺。他們也曾分別在金鑾殿與集仙殿受到唐玄宗的接見,一度頗受賞識。但是,由於佞人的讒毀,混淆了事情的本來麵目,迷惑了玄宗皇帝,終於未獲重用,未能充分施展他們的奇才。在這裏,詩人以蒼蠅比喻皇帝左右的讒佞之輩,用曙雞形容李杜的萬丈光焰。
在古代文人騷客的筆下,蒼蠅一直是令人憎惡的醜惡形象,而且總是被借喻為讒佞之徒。明人謝肇淛寫過一篇斥罵蒼蠅的精悍、犀利的諷刺小品。他說,京城一帶蒼蠅多,齊、晉一帶蠍子多,三吳一帶蚊子多,閩、廣一帶毒蛇多。蛇、蠍、蚊子都是害人的東西,但是,蒼蠅更為惡劣。它雖然沒有毒牙利喙,可是攪鬧起人來格外厲害。它能變香為臭,變白為黑,驅之倏忽又至,死了還會孳生,簡直到了無處可避、無物可除的地步。最後作者說:“比之讒人,不亦宜乎!”
宋人張詠也寫過一篇《罵青蠅文》,說:青蠅之所以這樣壞,我懷疑是奸人之魂,佞人之魄,鬱結不散,托蠅寄跡成形的。歐陽修在《憎蒼蠅賦》中極盡形容之能事,可謂生動、形象,揭皮見骨:
引類呼朋,搖頭鼓翼,聚散倏忽,往來絡繹;
逐氣尋香,無處不到;頃刻而集,誰相告報?
其在物也極微,其為害也至要。
宜乎以爾刺讒人之亂國,誠可嫉而可憎。
古代詩文引述典故、論說事理,都講究來曆、出處,李、歐、張、謝的詩文亦然,可以上溯到《詩經·小雅》。它的《青蠅》篇是這樣寫的:
營營青蠅,止於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營營青蠅,止於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營營青蠅,止於榛。讒人罔極,構我二人。
第一章以髒穢可憎的蒼蠅比喻讒人,勸諫統治者切勿聽信讒言;第二章申說讒人為害至烈:肆意挑起禍端、製造混亂,使四方國家迄無寧日;第三章講到作者自身,由於讒人誹謗構陷,以致深受其害。
“言語之惡,莫大於造誣”。無數史實證明,讒言是非常厲害的。唐代詩人陸龜蒙有一首《感事》詩,講述到讒言能夠殺人滅族,毒害極大:
將軍被鮫函,隻懼金矢鏃;
豈知讒利箭,一中成赤族。
銳利的金屬箭頭可以射穿鯊魚皮製作的鎧甲;但讒言這支毒箭還要厲害百倍,一經中的,就會闔家遭斬,赤族滅門。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史有明證的。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記載:武安侯田蚡與魏其侯竇嬰在漢武帝麵前互相攻訐,各不相讓。最後,田蚡勝利了,因為他使用了“流言殺人”的殺手鐧,說了一番聳人聽聞的話:
天下幸而安樂無事,我得以成為朝廷肺腑之臣,平生所愛好的不過音樂、狗馬、田宅而已;不像魏其、灌夫那樣,日夜招聚豪傑壯士相互議論,不是仰觀天象,便是俯首畫策,窺伺於太後與皇上之間,希冀天下變亂,從而成就他們的謀國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