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主善用人(1 / 2)

三國英主善用人

三國時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當時的代表人物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都企圖通過建立區域性的安定局麵,為結束封建軍閥混戰和地方豪強勢力割據、實現統一、恢複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創造條件。作為一國的英主,他們都具有遠大的政治眼光,采取了比較開明的用人政策,以實現其奪取政治、經濟、軍事方麵的主動權,戰勝敵對勢力,鞏固和發展自己的目的。

清代學者、詩人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說:“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眾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曹操生當東漢末年群雄角逐之際,沒有尺寸的憑借,而能草創宏基,鞭撻宇內,實為非常之人。起兵當時,群雄乘勢並起,董卓、呂布、袁紹、劉表,重兵在握,各據一方。但他根本沒有把這些人放在眼裏。他所推重的隻有兩個人:一是劉備,二是孫權。他曾說:“夫劉備,人傑也。”而“生子當如孫仲謀”,更是他的一句名言。為此,清代詩人葉舒璐在《論古》詩中讚美他:

鼎足中原勢未分,英雄魄力自超群。

阿瞞(指曹操)眼底空餘子,隻重孫郎與使君。

宋·洪邁《容齋隨筆》中指出:曹操“知人善任使,實後世之所難及。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謀臣,共濟大事,無待讚說;其餘智效一官,權分一郡,無小無大,卓然皆稱其職”。這個論斷是準確的。曹操不僅有識才之眼,更有比較高明的用才之略。他堅持廣開才路,唯才是舉,隨才任使,因而一時人才湧集,出現了戰將如雲、謀臣如雨的人才鼎盛局麵;同時,他又十分講究策略,比如,劉備當時兵敗勢窮,沒有立足之地,前來投奔他。程昱進言:“劉備有雄才,應該鋤掉。”曹操卻說:“今收攬英雄時,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就是說,不是不該殺,是現在不是時候。所以,趙翼說:曹操的用人,是“以權術相馭”。

孫權用人,趙翼說是“以意氣相投”。當劉備伐吳之時,有人向孫權告密,說“諸葛瑾已經遣人往蜀”,暗地進行聯絡。盡管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胞兄,但孫權完全信任不疑,說:我和諸葛瑾有“生死不易之操”,他的不會背叛我,正像我不會背叛他一樣。也正因為這樣,他才能繼承並發展了父兄的事業,通過實行有效的用人政策,倚重一班老臣,識拔、重用各種賢才;同時,招納與團結江南地區一些有代表性的名門望族,以江東六郡之地,破曹操百萬大軍,取得了同魏、蜀抗衡的三足鼎立地位。南宋詞人辛棄疾稱讚他: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也正是由於有這樣的英主,身旁聚集了一批賢臣能將。《容齋隨筆》中記載:

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孫)策、(孫)權之雄略,然一時豪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