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題畫詩的啟示
清代畫家戴熙有一首《題畫竹》的五言絕句:
雨後龍孫長,風前鳳尾搖。
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幹霄。
詩的意旨十分明確。作者是借題畫竹,講述成才的道理。前兩句通過描述雨後龍孫(竹)茁壯生長的姿態,暗喻在良好的環境下新的人才正源源不斷湧現。後兩句用竹子的虛心和根柢堅固的特點,說明成才的必要條件。
成才要從練好基本功開始。如果把成才比作建高樓,那麼,練好基本功就是打地基。地基不堅固,高樓起不來。《百喻經》裏講到一個愚人,看到人家的三層樓軒敞宏麗,就想單造那第三層,一層,二層都不想要,結果遭致可笑的失敗。許多人才成長的過程,都證明了年輕時打下牢固堅實的基礎,是保證後來長足發展,獲得巨大成果的決定性因素。所以,有的科學家講:“在科學上,成年人思維的發展,隻能到達青年時期打的基礎所能支撐的高度。”
成才之路漫長而艱苦。世界上從來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也沒有一蹴而就的偉業。中國古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為了給寫作《本草綱目》打好基礎,二十七年間,除了上山采藥,向農民、樵夫、藥農、鈴醫調查研究以外,還參考了曆代醫藥及其他有關書籍八百多種,抄錄了一千多萬字的材料。人們無不讚佩莎士比亞劇作語言的精美、詞彙的豐富,可是,卻未必知道他為寫作三十七部劇本,曾經下過多麼大的苦功!有人統計,莎翁著作中使用詞彙達一萬七千個之多。而普通的英漢詞典所收詞目也未必達到此數。這是說,成才的關鍵在於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要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必須虛心向學。“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盲目自滿,自以為是,古往今來都是成才的大忌。“心虛”,這是“固柢”、“幹霄”的前提條件。
就內在因素來說,成才的另一個條件,是要培養創新意識。勤於探索,勇於創新,善於克服“習慣性思維”,敢於突破前人的藩籬,才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
鄭板橋畫過一幅竹子,特意讓它衝出紙外,題為《出紙一竿》,並寫了一首七絕,以廣其意:
畫工何事好離奇?一幹掀天去不知;
若使循循牆下立,拂雲擎日待何時!
這也是借題畫竹講述成才之道。首句故意設問:畫家怎麼這樣喜歡標新立異?次句講了標新立異的表現:把一棵竹子畫出紙外,如同掀天而去,不知所止。三、四兩句是就事論理:這好比做人,如果你一味拘謹膽怯地依牆而立,不求突飛猛進,那得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幹出一番拂雲擎日的功業呢!
人才的本質特點在於創造。失去了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就談不到成才。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凡作詩文者,寧可如野馬,不可如疲驢。”做人亦須意氣風發,思想奔放,當然,這是就精神狀態和思維特點而言。思想奔放,並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懷疑一切。
打下堅實的基礎與培養創新意識,兩者是統一的。單純從事積累,遲遲不進入創造過程,積累往往帶有盲目性;而在根柢未牢之時就急於創新,也不易收到預期的效果。積累為了創造,創造促進積累,二者相輔相成,保證人才的迅速成長。
(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