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人的藝術化生存
——王向峰《〈手稿〉的美學解讀》讀後
一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26歲時寫的一部力作,也是馬克思整個學說體係的一部奠基之作,它包含了作者在爾後的著述中的許多重要思想或思想萌芽。其中一個重要方麵,是關於美學的闡述。顧名思義,《手稿》中主要是論述經濟學與哲學的,直接談論審美的篇幅並不很多。但從闡釋學意義上說,它所包含的美學內涵卻是十分豐富,而且比較係統的。它涉及到生產勞動與審美活動的關係,物質生產與藝術生產的關係,美感和美的關係,審美感受的產生及其曆史發展,審美感受的主客體關係,審美感受在美感中的作用,美的規律與藝術規律,“人化的自然界”與藝術創造,人的全麵發展和審美的高度發達的關係等多方麵的內容。尤其是有關人的審美創造和美感的論述,分量相對集中,地位也更突出一些。
說到這裏,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本書名為《經濟學哲學手稿》,那麼,作者何以如此重視、鄭重提出審美創造的問題呢?這裏所說的,也就是“提出美感問題的出發點”。我們知道,經濟學也好,哲學也好,都和審美創造有著密切的聯係。無論是分析“勞動的異化”和私有製,研究“類生活”和“類存在物”,還是論證共產主義以及解答“曆史之謎”,探討的核心都沒有離開“人”,甚至可以說,始終都是探討“人”的問題,人的自由、人的解放、人的全麵發展問題。
對此,王向峰先生在《〈手稿〉的美學解讀》中作了如下的概括,“馬克思是從社會更廣闊的領域也就是在私有製條件之下人的存在、人的境遇、人的出路,從這樣一個非常寬闊的社會領域提出人的問題”。既然人的問題是闡述的核心,那麼,作為人的本質力量之一的審美感受的形成與發展,自然就成為《手稿》的“題中應有之義”了。將審美創造同經濟活動加以內在地聯係,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高度關注人的目的的感性特征和重視對於人的自身發展的研究、探索。在《手稿》中,馬克思也正是從人性如何被勞動異化的現實出發,強調隻有揚棄異化勞動,才能實現人性的真正複歸,實現人的全麵的完整的發展和藝術化的生存。
經濟活動與審美感受的緊相聯結,既是經濟發展與人的全麵發展相統一的必然要求,同時也體現了美學的本質性特征。從《手稿》的論述中可以得知,在馬克思看來,美感的實質在於人對自身的本質力量的快樂感覺。“美學”這個詞在其創立者鮑姆嘉通那裏,原是“感性學”的意思。美學作為感性學,與作為理性學的經濟學,具有天然的聯結關係和鮮明的互補性。這一特點,如果說,在馬克思撰寫《手稿》的當時還沒有充分展現出來的話,那麼,在一百六十年後的今天,可說是“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試看,作為經濟本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旅遊、休閑、娛樂、遊戲以及影視、競技等等,又有哪一樣不和感性學發生著聯係!麵對著鋪天蓋地的社會大眾文化的滾滾洪潮,我們再也不可能拘囿於牛頓時代的機械理性,而置感性學於不顧了。
二
向峰先生是一位十分重視曆史文化傳統,同時兼具現代意識和世界眼光,視野非常開闊的知名學者。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之初,他就從美學研究的角度,關注馬克思的這部早期著作。這是頗有創見,獨具慧眼的。我們知道,《手稿》於1932年麵世之後,就受到了前蘇聯和西方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的關注,而在我國,除了少數的專家、學者,就多數理論工作者而言,對於《手稿》比較普遍地引起注意,大約是在20世紀80年代之初。當時,有一些學者希望借助馬克思《手稿》中的相關內容,來呼喚人性的複歸,伸張人道主義,進而重建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和美學。是否可以這樣說:在有些學者那裏,當時,還沒有自覺地站在學術的高度,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對《手稿》本身的研究、探索上。而王向峰則不然,他早就開始踏實、堅定地從事《手稿》的鑽研了,並且,長時期地堅持在高等院校為碩士生、博士生開設了“《手稿》美學研究”的專題課。至於普通讀者就更難說了,在那個時段,不要說刻意鑽研,甚至想找到一本全文的《手稿》也十分不易。1972年中央馬恩列斯編譯局編選的四卷本《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根本沒有收;近期再版、修訂後,也隻是作了摘要選錄。
向峰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深厚的學問功底,淵博的知識儲備,在《〈手稿〉的美學解讀》這部專著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他精心研讀原文,並從《手稿》據以產生的曆史背景、文化係統中挖掘其理論的內涵;在切實把握馬克思的基本思想和全書主旨的基礎上,理出自己清晰的思路—集中體現為《〈手稿〉的美學解讀》第二章提出的六個要點,提綱挈領,係統點擊;然後,從第三章到第十七章,以20萬字的篇幅,圍繞著上述綱要,對於“在認識上的引發之論”,用蘇東坡所說的“八麵受敵”法,縱橫交錯、洋洋灑灑地展開具體的論述。從而收到“一幹樹立,枝葉扶疏”(毛澤東語)的效果,不僅為深入讀解與講述這部重要典籍,做到“總文理,統首尾,定與奪,合涯際,彌綸一篇,使雜而不越”(《文心雕龍 附會》),而且,給廣大學人和讀者進一步研究探索提供了有益的津梁。全國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理論評論)”的獲得,有力地驗證了這部理論著作的完成確是近年美學研究的重要成果,“對我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建設具有積極意義”(引自“評委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