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筆從容寫畫師(2 / 3)

其二,傳記不僅具有內容翔實、素材準確、立論謹嚴的品格,而且,運用形象化、個性化的語言,刻畫細節,描摹場景,富有文學色彩。華君武的談話具有獨特風格,幽默生動,令人忍俊不禁。寫在傳記裏,令人有“親聆謦欬”之感,而且,立刻就會同他的漫畫人物的妙趣橫生的話語聯係起來。“在華君武看來,‘漫畫家和動物學家觀察動物不一樣,他是以人的心情去推測動物的’。華君武曾在住的院子裏觀察一群貓的活動,它們圍在一起,坐在那裏,它們到底想幹什麼呢?他弄不明白。觀察了好一陣子,他發現它們是在開會,因為他想到,他就是常以這種形式開會的。”傳記中還記述了大量富有情趣的生活細節。“華君武喜歡喝酒,喝多了有時行為失控。在延安時,有一次,冼星海要去城裏指揮音樂會,可華君武拉住他,說什麼也不讓他走,還把他懷裏揣的指揮棒拽出來,指揮冼星海唱歌。華君武記住了這次醉酒的教訓,從此以後,喝酒格外節製。”

其三,傳記在謀篇布局、結構設計上也頗具匠心。作者以漫畫家的創作曆程為主線,展布全局,既做到井然有序,層次分明,又突出重點,關鍵部分鋪張揚厲。開始如“江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接著是長河莽蕩,源遠流長,後麵則是入海前的浩瀚無涯。當日漫畫家在杭、滬雲程發軔之時,無論是接觸麵還是藝術視野,範圍還比較窄;後來到了解放區,伴隨著革命事業的發展壯大,緊密為之服務的漫畫創作,水平也進一步提高,影響在逐漸擴大;建國後漫畫家任職於人民日報和全國美協,“如魚得水”,藝術才華得以充分施展,漫畫創作也呈現新的高潮,中間雖然遭遇“文革”厄運,出現了曲折,但“百川赴海”的大趨勢是必然的,終於迎來了新的曆史時期,漫畫家的發展勢頭井噴般地一發而不可收。到此,作者改變了敘述策略,變原來的縱向延伸為橫向鋪排,撥出全書多半的篇幅,集中、全麵地展現了傳主藝術創作的輝煌,其勢如“六龍蹈海,萬馬呼風”,局麵無比壯觀,令人動心動容。

其四,凡屬有關傳主的評價、判斷和帶有結論性的意見,都堅持用事實來說話,絕少空洞的議論和抽象的概括。比如,書中關於華君武“走的是一條大眾化、民族化的道路”、“開創了新中國漫畫史的新紀元”這樣一些帶有綱領性的結論,不是徒托空言,直接立論,而是從延安戰爭年代談起,通過展布漫畫家的藝術實踐,運用大量極具說服力的典型事實,提供科學佐證。

披閱這部40萬字的傳記長卷,我們會隨時感到,漫畫家華君武可親可敬的形象就閃現在我們眼前。他是名副其實的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不僅創作成果輝煌,藝術精湛,構思巧妙,內涵深刻,畫麵簡潔,風格獨特,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漫畫大家”,而且,以其優秀的品德、高尚的人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文藝界樹立了榜樣。作為新中國美術界的一位領軍人物,他畢生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麵,引領廣大漫畫家沿著“大眾化、民族化”的藝術道路健康地向前發展。

他的作品尖銳、辛辣、深刻,而為人卻平和、熱情、富有風趣。他謙虛誠懇,光明磊落。整部傳記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兩個情節:一是力辭“大師”稱號,痛斥沽名釣譽的不良風氣;二是襟懷坦白,勇於認錯,絕不諱疾忌醫。這兩個方麵,對於當前補偏救弊,端正不良的社會風氣,都有強烈的針對性和鮮明的現實意義。

1990年5月,華君武在杭州舉辦漫畫創作60周年回顧展,開幕式上,一向謝絕各種應酬、深居簡出的美術界泰鬥、著名畫家葉淺予先生,代表全國美協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以“漫畫大師”許之。當時有位女記者要把這番話報道出去,華君武先生沒有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