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底蘊多如許(1 / 2)

人生底蘊多如許

諧趣千般《百美圖》,詩書配畫妙相符。

人生底蘊多如許,豈止胡盧笑矣乎!

這是我題在友人包立民先生編著的漫畫冊《百美圖》扉頁上的七絕,可以看作是讀後感吧。

詩書畫“三絕”是中華民族美學高度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我國繪畫藝術所獨具的特色。由於詩與畫在意蘊上相連,境界上同構;書與畫在位置上相應,形態上協調,使中國畫實際上形成了以畫為主體,詩、書共為輔翼的綜合性藝術形式。詩為畫魂,書為畫骨,繪畫與詩詞、書法的關係愈加密切,可說是同源同根,若合符契。加之,藝術家們題詩、寫字、作畫使用著同一種性能的毛筆,這就為他們啟運一顆靈心、憑借一管毛錐,自在自如地徜徉於詩、書、畫之間,提供了現實的可能。

長期以來,詩、書、畫在文人現實生活中的結合,已成為藝術圈裏屢見不鮮的現象。它們緊密聯係社會人生實際,於生活各個方麵多所涉獵,不獨抒懷寄興,寄意達情,廣泛滲入友朋交往、節慶禮儀之中,直接參與滋潤人際關係,而且,有大量作品關乎國運興衰、人間疾苦,在政治、文化生活中也都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當然,這一切,過去多見於傳統的中國繪畫藝術;而漫畫藝術是有其獨特的藝術質素和美學特征的。敢於大膽創新,把這種傳統藝術形式運用到漫畫,而且是自畫像上來,確實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稱得上是一項開創性的事業。況且,篇幅如此之多,規模如此之大,搜羅如此之廣,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把詩書畫結合應用於漫畫藝術,其間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笑的藝術中應該涵蓋著一切美的形態,具有很高的美的層次。有人曾把漫畫喻為繪畫、哲學和文學的集合體、混血兒,說它既有繪畫特征,又具有哲學和文學理念,是涉及繪畫、哲學和文學的“邊緣”藝術。我認為,這種論說是合乎實際的,它在肯定了漫畫藝術的獨特功能的同時,更突出地展現了它的無限廣闊的藝術天地。這在《百美圖》中,隨處都能得到充分的印證。

書中有一幅“戲劇家偶事丹青”的陳仁鑒的自畫像,詩人陳朗在上麵題寫了一首《西江月》:

且展眉端半月,應添頰上三毫。

自家麵目許新描。一例秋花春草。

也作翩躚蛺蝶,相隨撲跌狸貓。

偏從耄耋見勤勞,不比南腔北調。

蘊涵豐富,畫外有音,堪稱題畫詩的絕唱。

有些題像詩不僅情感濃鬱,幽默風趣,而且具有深度意識,富含哲思理趣,使人在開懷一笑的同時,進而沉思、聯想,收到啟迪心智、涵養性靈、增長智慧的效果。工藝美術家傅周海在自畫像上題詩曰:

入無我境出天然,接我心源活水泉。

身處是非皆不管,一舟飄出碧溪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