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王頌餘的題自畫像詩:
千裏來書感摯情,報君有句借飛卿:
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都是意在言外,別有寄托的。“味無味”出自《老子》,“材不材”出自《莊子》。這兩句引自南宋詞人辛棄疾《鷓鴣天》詞。頌餘先生“報君有句借飛卿”,不知何解。按:“飛卿”為唐代詩人溫庭筠字。尚望博雅諸君賜教。
女書法家陳秀卿自號“無位真人”,她在自畫像上題詩道:
毫端騰浪為誰狂?火樹銀花刹那光。
礁島青鬆空俯仰,幾人終古抱渾茫。
把她在書畫之餘潛心研習佛法的體會融入詩情畫意之中。詩作飽含禪味,直徹心源自性,證入菩提境界。
有些自畫像,運用逆向思維,出乎常人意料,奇崛、新穎,甚至荒誕不經,卻能直抵事物的精神實質;有的藝術家在對形貌主體進行加工、刻畫時,出之以醜的形態,而終極於美,達到對美的肯定與追求。而題像詩也緊相配合,“如響斯應”,從而相映成趣。著名畫家張仃運用減法作自畫像,臉部造型,寥寥數筆,除了須眉和頭發,不見其他。誇張、變形,能事畢矣。盡管五官不全,麵貌簡古,但形神兼備,栩栩如生,一望即知非他莫屬。畫旁配有自題六言詩:
人生七十古稀,匆匆已過無奇。
朝夕筆硯為伍,尚未天人合一。
最後一句頗妙,十分耐人尋索。
有“畫苑全才”之譽的林鍇的自畫像,更是令人拍案叫絕:光身裸臂,手拈破筆,猶自硜硜矻矻,作畫不輟。黃苗子為之戲題一絕:
倒爺一刹盈千賺,歌女頻年稅萬金。
何苦光身拈破筆,嶙峋瘦骨作書淫!
還有詩人陳朗的自畫像,長長的“馬臉”,一雙小而機警的“馬眼”快要踞上額頭,那彎彎高聳的鼻子,也像穿過韁繩的“馬鼻”。紅學家周汝昌為之題寫的詩也極具風趣:
牛頭馬麵各風流,牛鬼蛇神占一籌。
好句夫人誇外子,言他老氣太橫秋。
賦誌詠懷的詩,在書中占有多數,許多都是異常精彩的。像憶明珠自畫像的題詩:
放卻青山不獨往,偏向紅塵惹夢長。
平生不吃後悔藥,自刮病骨療金瘡。
版畫家李樺的題自畫像:
重聽老人心坦蕩,無聲世界我自珍。
毀譽由他身外事,藝壇角逐久不聞。
這類詩詞作品,無論是畫家本人自題抑或是他人題寫的,都既具詩詞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點。既曰題畫,內容自然不能與畫麵脫節,但又不完全拘泥於畫麵。附上去,跳出來,應是這些題畫詩的突出特點。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