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以為,能夠演唱出這樣高水平、高境界的“藝苑奇葩”的“白雲吟唱團”,一定是由外地請來的一些研究古典詩詞積學有年的專家、學者組成的。可是,往台上一看,竟然全是一些熟悉的麵孔。其中,二十二名男女高音、十四名男女中音,都是大連圖書館的館員或部主任,相當一部分是三十歲上下的孩子媽媽。著名書法家、學者張本義館長兼任藝術總監,而且負責全部曲譜的創作、整理工作;指揮和撰稿者、主持人也都是本館的中層領導。他們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刻苦學習,探索、研磨,包括向國內詩詞名家請教,在繼承清代大連地區南金書院、橫山書院詩詞吟詠方法的基礎上,融合、吸收了西洋聲樂的一些技巧和規律,創作出了一套聲情並茂、特色鮮明、生麵別開的節目。
坐在大廳裏,伴和著抑揚頓挫、雋雅和諧的優美旋律,我的思緒的翅膀也翩然展開,起伏振蕩,空前活躍起來。我聯想到了一部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西方名劇—象征派戲劇的代表作家梅特林克的《青鳥》。劇中的情節是,樵夫的兩個小孩在聖誕節前夕夢見仙女委托他們為病重的女兒尋找象征著幸福的青鳥。於是,這對小兄妹就用一塊賦有魔法的鑽石,召來了麵包、糖果、水、火、貓、狗等各種物事的靈魂,在光的靈波的引導之下,穿過叢林,跨越墳場,開始了長途跋涉。可是,他們走遍了記憶之鄉、暗夜之宮、幸福之園、未來之國,曆經千辛萬苦,那幸福的象征—青鳥卻仍然沒能到手,最後隻好悵然而返。失望伴著焦急,他們也就從夢中醒來了。就在這個當兒,一位貌似夢中仙女的鄰家阿姨走進了屋裏,是為她的正在患病的女孩來討聖誕節禮物的,小哥哥決定把自己心愛的鴿子贈送給她。出人意料的是,這隻白鴿頃刻間忽然變作青色,竟成了一隻地地道道的青鳥。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那跋山涉水、曆險犯難所要尋找的青鳥,那上天入地尋之遍,四處茫茫皆不見的青鳥,原來就在自己家裏!
我不也正是如此嗎?當日飄洋過海,遠涉東瀛,去賞鑒古典詩詞的吟唱,其實,這隻“青鳥”就是身邊,就在大連的“白雲”裏。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