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爭名人,古代早就開始了。諸葛亮的故鄉在山東,這沒有什麼可爭議的,於是,便在他的隱居地上做文章,襄陽人說隆中在襄陽,南陽人說臥龍岡在南陽,兩家爭執不下,還是各自設立了一處臥龍崗。前些年,還有爭李白的去世之地、嶽飛的出生之地、黃帝與蚩尤的大戰之地、楚霸王自刎之地的。他們要麼爭中華民族的老祖宗,要麼爭名傳千古的大詩人、大英雄,爭到手裏,自然地獲取美名,臉上有光,博得人傑地靈的美譽,可以大大提高知名度,吸引眾多遊客來觀光旅遊,振興當地的經濟。
客:注重名人效應,在國外就更加突出了。美國的著名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福克納、海明威和斯坦貝克,在世紀之交先後趕上百年誕辰,整個國家特別是作家的故鄉人民對此非常重視。除了開展一些學術性紀念活動,多數是借紀念名人來開發旅遊資源,繁榮地方經濟。1999年,為了紀念海明威百年誕辰,媒體、出版界、學術界和他的家人,包括一切跟他有點關聯的地方和單位,一道進行了總動員。有影響的電視台、重要報紙和最先進的網絡競相開展宣傳活動,出版界不僅重印了海明威的作品,還組織編寫了《記述海明威》、《海明威研究指南》、《海明威基本資料攬要》,其中一本《海明威菜譜》,是根據海明威小說中提到的一係列食品,結合實地調查編撰而成的。幾乎所有與海明威有關的地方都舉辦了熱火朝天的紀念活動,他的家鄉伊利諾州的橡樹公園,那裏的海明威基金會早在1993年就買下了他出生的那座房子,因為他們認為,這座房子在本州的文化遺產旅遊項目中,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主:說來也很可笑,為了擴大知名度,各地不僅爭美名,有的連不美的名,甚至臭名也爭。“夜郎自大”,是個帶有貶意的成語,安到誰的頭上,人家會怒目以待的。可是,從《東方新報》上得知,湖南省的新晃縣和貴州省的赫章縣,為了爭著改名為“夜郎縣”,打得不可開交。赫章縣甚至在《關於實施曆史文化興縣的意見》中,把爭取改名為“夜郎縣”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專門成立了更名小組,向畢節地區行署申報,而且把材料報到了國家民政部。這件事受到了一些人的指責。當地人當然有他們的考慮:名字雖然不那麼好聽,但由於知名度高,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也就在所不計了。
客:前段時間,我到蘇北去,宿遷古稱下相,是楚霸王項羽出生地,這是沒有疑問的;可是,他究竟死在哪裏,則是聚訟紛紜,莫衷一是。安徽和縣說是在烏江,“烏江自刎而死”,古書上有記載嘛;而安徽定遠則堅持在東城,也提出了一定的根據;安徽靈璧則撰文說是在靈璧的垓下。也不怪各地都在爭這個楚霸王,他也確實是一位英雄。魯迅先生說過:“中國少有失敗的英雄”,原因是受“成王敗寇”的勢利理念所左右,所以很少很少。應該承認,在“失敗的英雄”中,項羽是很典型的一個。
主:從楚霸王項羽我又想到了漢高祖劉邦。他有個寵姬叫戚夫人,生下個兒子叫趙王如意。子以母貴,劉邦想要廢掉太子劉盈,立如意為太子。劉盈的母親呂後著急了,便去找張良出主意。張良說,這件事是不能靠口舌言語來爭取的。要解決問題得靠“商山四皓”—隱居在商山的四個白胡子老頭兒。皇帝曾經費盡心機想請出他們來輔政,可是,由於他總是輕蔑、侮辱那些讀書人,這“四老”就都不理他。但是,劉邦對他們還是異常敬重的。張良告訴呂後,要讓太子備上安車駟馬,不惜重金財帛,恭恭敬敬地邀請四位老人出山,把他們奉為上賓,經常與他們交往、議事,並且讓皇上能看到這種場景。太子遵命而行,“四老”果然來了,和太子結為忘年摯友。一個偶然機會,劉邦發現了,大感驚異。交談中,四位老人爭相敘說太子的賢能。於是,打消了更換太子的主意。
客:現在,到處都在講文化強省、文化強市,其實,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並不見得比提高經濟增長率容易多少。有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要做,包括投放大量資金,完備設施,搞好硬件建設;而最重要的還是羅致人才,沒有足夠的高質量人才,何談文化建設!
主:在這方麵,有一個最便宜、最易見效的措施,就是注意發揮名人的作用。一個省也好,一個地區也好,沒有多少文化名人,沒有多少知名的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教育家、學者、作家、詩人、畫家、書法家、音樂家,而隻有一應俱全的文化部門和許多文化官員,是絕對成不了文化強省、文化強市的。清華大學過去的校長梅貽琦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一所大學的名氣如何,主要看有沒有著名教授、知名學者。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名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