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應該擁抱時代、與時俱進(1 / 1)

文學藝術應該擁抱時代、與時俱進

《遼寧日報》文藝部記者楊競(以下簡稱“楊”):充閭先生!首先祝賀您連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對於第六次全國作代會的成功召開和整個中國文學界的形勢,您肯定會有很深的感受,希望能和本報讀者談一談。

王充閭(以下簡稱“王”):五次和四次全國作代會相隔十二年,這次作代會是按照會員章程如期召開的。這本身就說明了全國文學界團結和諧,形勢大好。新世紀的中國喜事好事重重,一派生機勃勃,預示著中華民族無限繁榮、美好的前程。文學事業作為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是繁花似錦,紫萬紅千。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深入生活、擁抱時代,在人民的曆史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在人民的進步中造就藝術的進步,以自己的艱辛勞動推動著全國文學事業的發展。這次大會盛況空前,江澤民總書記引用《蘭亭集序》中的名句“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來表述,可謂極為貼切。大會開得很成功,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為推動我國文學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楊:江總書記在這次代表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請您談談學習的心得、體會。

王: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愛深望切,寄予了極大的期望。總書記說,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奮進的號角,在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方麵,可以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這一指示不僅極大地鼓舞了全體作家、藝術家,團結奮進,自強不息,促進全黨和全社會形成崇尚文明、熱愛藝術和尊重文藝家的風氣,提升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質;而且,也為今後的文學藝術創作指明了方向,必將進一步增強廣大作家藝術家的曆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嚴肅認真地考慮自己作品的社會效果。既然是火炬,是號角,那我們的文藝作品就應該遵循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我們時代的進步精神,努力反映人民最深刻的心靈呼喚與時代要求,熱誠支持先進事物,無情鞭撻腐朽現象,給人們以美好的愉悅和理性的啟示。

楊:聽了總書記講話,您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王:就是弘揚民族文化優良傳統,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總書記在回顧過去一百年我國文學藝術事業的發展時,說“走過了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不平凡曆程”;在展望新世紀,談到“當今世界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麵的競爭,也包括文化方麵的競爭”時,明確指出,“保持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積極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實現文化的與時俱進,是關係廣大發展中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最後,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希望,再次強調:要“立足自我、博采眾長”,“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發揚傳統與開拓創新是統一的。繼承是創新的重要基礎,創新是繼承的必然發展”。

弘揚民族精神至關重要,沒有堅強崇高的民族精神,沒有堅韌不拔的民族品格,就不會有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要與時俱進,就需要不斷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文學藝術創作的生命所在。今後,我們一定要遵循總書記的指示精神,立足民族本土,貼近人民群眾,不斷開拓新的思想主題,新的題材領域,以良好的文化素養、敏銳的藝術眼光,創作出更多的反映時代精神,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

楊:總書記在強調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同時,多次提出要反映時代精神,說:“這樣偉大的時代,這樣偉大的事業,需要我們的作家、藝術家去描繪,去反映,去引吭高歌,去加以詩情畫意地表現”,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努力創造出“與偉大時代相稱的精神產品”。我體會,與時俱進的深刻含義就包括了體現時代精神的要求。在這個問題上,想聽聽您的看法。

王:我同意您的認識。時代精神是構成文藝價值的基本因素和主要材料,是一切偉大藝術的基本價值追求和取向。它與民族精神是相輔相成,相互統一,不可或缺的。我特別注意到,江澤民同誌在這次重要講話中,當談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時,把“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和“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兩方麵的要求一並提出,這是值得我們深刻領會、認真思考的。其實,在此之前,他就指出,社會主義的優秀文藝應該“無愧於我們偉大的時代,無愧於我們偉大的民族,無愧於我們偉大的人民”。把鮮明的時代性、濃鬱的民族性和深厚的人民性三者統一起來,賦予文藝價值的維度以新的理論內涵。我們的文藝創作,隻有深深地植根於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和當代現實的沃壤之中,並能從時代精神中獲取詩的激情、美的滋養,才能不斷提升精神境界的層次,具有多姿多彩的活力和魅力。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