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追求弘廓的結構、精巧的構思,內容十分豐贍,上下數千年,盡收筆底。其中十之三四篇幅,狀寫曆史沿革、山海奇觀、風物人情;而展現“改革開放,景運大昌,海都風神,鵬摶鷹揚。謀猷以殫精竭慮,躬行以奮發圖強。氣吞三江,誌在鼇頭獨占;聲震五嶽,勢必勇破天荒”之動人心弦的現實圖景,則占總量的十之六七。通過一些典型事例,鋪敘了這一繁華、興盛、美麗、富饒的海濱都市近三十年的蓬勃發展曆程,描繪出萬方聚會、百業繁興、聚焦華夏東亞、領先世界潮流的嶄新風貌。堪稱一幅體現愛國主義情懷之氣勢磅礴的畫卷,成為書寫這座著名國際都市的標準文本。
賦體文學具有“兩棲”性質。賦,一則近於詩,或者說就是詩,當然,它是“不歌而誦的”;一則屬於有韻之文、詩化之文。本義先生之賦,韻散間出,用詞考究,音韻和諧,詩情洋溢。“北方明珠兮,堪埒圭璋。經磨曆劫兮,愈發輝光。海寶獻藏兮,的皪琳琅。山毓靈秀兮,俊彩芬薌。”鋪張揚厲的手法,綺麗紛繁的辭藻,駢偶對稱的句式,或排比,或比喻,或擬人,或烘托,既擺脫了漢賦那種晦澀板滯、誇飾堆砌的通病,又發揮了賦體變化多端、起伏有致的優勢;既具規模宏闊之長,又有參差錯落之妙,可謂秀出班行,匠心獨運。
《大連賦》的創作特色十分突出。它借鑒了多種文學體式的長處,充分發揮文學的想象力。在描寫地域景觀時,運用時空交錯、情景相生、引類比附的寫法:“雲帆濟海,瞰滄溟波瀾壯闊;銀燕巡天,喜沃野錦繡盈眸。”“步雲巑岏,際會九天仙洞;連灣浩淼,躉泊四海樓船。”“龍島歸帆,曾見證無數騷人淚水;黃金秋月,長照耀亙古動地詩篇。”不斷變換視角,或仰視,或平視,或俯視,作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立體式描寫。還運用電影手法,由遠及近地將景物拉到讀者視野之內。借鑒詩歌的特點,情景交融,托物寓意,誇張、聯想,靈活舒展。王漁洋認為,詩之道有根柢與興會二途,根柢源於學問,興會發於性情。本義先生於斯二者兼之。
《大連賦》成,囑我作序,誼不容辭,勉綴數言,實難盡其編連宛委,好在卷中超拔的文字亦能自己說話,會心在邇,芳韶自見也。
王充閭
丁亥之夏於沈水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