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唐德宗李適(2 / 2)

但是,德宗在削藩過程中,利用藩鎮打藩鎮,導致了參與朝廷削藩戰役的幽州節度使朱滔等人的不滿。

結果,形勢發生逆轉。建中三年底,盧龍節度使朱滔自稱冀王、成德王武俊稱趙王、淄青李納稱齊王、魏博田悅稱魏王。他們以朱滔為盟主,聯合對抗朝廷。

同時,淮西節度使李希烈也自稱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不久又稱楚帝,與四鎮勾結反叛。戰火一下從河北蔓延到河南。

建中四年十月,德宗準備調往淮西前線平叛的涇原兵馬途經長安時,因為沒有得到夢寐以求的賞賜,加上供應的飯菜又都是糙米和素菜,士兵發生了嘩變,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涇師之變。

德宗倉皇出逃到奉天,成為唐朝繼玄宗、代宗以後又一位出京避亂的皇帝,德宗的削藩之戰被迫終止。

興元元年正月,德宗痛下罪己詔,公開承擔了導致天下大亂的責任。德宗在詔書中宣布,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等人叛亂是因為自己的失誤,故而赦免了這些叛亂的藩鎮。王武俊、李納、田悅見到大赦令,取消了王號,上表謝罪。

貞元元年秋,馬燧收複河中,李懷光兵敗自殺,第二年四月,淮西將陳仙奇殺李希烈投降,德宗就任命陳仙奇為節度使。七月,淮西兵馬使吳少誠殺陳仙奇,德宗又以吳為節度使留後。藩鎮割據專橫,遂成積重難返。

矛盾之三:對內廷宦官由即位之初的疏斥,轉而變為後來的委重,以宦官掌握神策禁軍和擔任監軍成為製度。

德宗的父親代宗,因為是由宦官擁立,所以對宦官很是優寵,特別是派往各地出使的宦官,任由其公開索賄、大肆搜刮。德宗為皇太子時就很清楚其中的弊端,所以即位伊始,就下決心加以整治。在剛剛即位的當年閏五月,德宗派宦官往淮西給節度使李希烈頒賜旌節。

此人回京後,有消息傳來,李希烈不僅送了他七百匹縑、兩百斤黃茗,還送了他駿馬和奴婢。

德宗大怒,將其杖責六十以後又處以流刑。此事傳出京城,那些奉使出京還沒有回來的,都悄悄地把禮品扔到山穀之中,沒有收到禮品的就再不敢亂來了。

不僅如此,在即位的當月,他還將暗懷異圖的宦官劉忠翼賜死。

……

德宗在位前後施政風格出現的巨大反差和矛盾,一方麵說明了這位自幼生於安逸後又飽經亂離的壯年天子的政治品性,另一方麵也反映出大唐帝國在這一曆史時期的政治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