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郭子儀將軍
唐朝稱長安為西京,洛陽為東京,首都設在西京長安。
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很快攻占了東都洛陽。安祿山看到洛陽宮闕尊雄,第二年正月便僭稱雄武皇帝,國號燕,建元聖武。封他的兒子安慶緒為晉王,安慶和為鄭王。任達奚殉為左相,張通儒為右相,嚴莊為禦史大夫,還設置了百官。
潼關失守後,安祿山還沒有到長安,士民就逃入山穀,宮嬪哭著散匿逃亡,將相府第之家委棄的寶貨不可計數,不逞之徒成群結隊爭搶財物,一連幾日都搶不完。又剽掠政府盈庫,百司帑藏,搶完便放火燒毀其餘的財物。
安祿山到長安,大怒,便大規模搜索了三天,民間的財產也全部進行搶掠,百姓更加騷動不安。安祿山怨恨他留在長安的兒子安慶宗被殺。便把皇帝的近屬霍國長公主、諸王的妃妾、子孫姻婿等一百多人全部害死,用來祭祀安慶宗。朝中群臣隨從天子走的,誅滅其宗族。
京城長安是唐朝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洛陽是陪都,在政治和軍事上也很重要。叛軍占領長安、洛陽後,整個局勢急轉直下,朝廷危在旦夕。收複兩京對挽救危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肅宗即位後,便圖謀收複兩京。
唐肅宗求勝心切,以“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女子皆歸回紇”的無恥條件,向回紇借兵十五萬。並且任命自己的兒子李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
公元757年,李豫與郭子儀等大將收服長安和洛陽。郭子儀因功封為代國公。不久,郭子儀入朝,肅宗慰勞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公元762年四月,李豫即位。內官程元振當權,認為郭子儀功高難製,巧行離間之計,奏準罷免郭子儀副元帥之職,讓他充任肅宗的山陵使,督工皇陵的建造。
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國力虛弱。由於討伐北方叛軍的需要,西部的軍隊,大部被撤走調離。吐蕃乘虛深入內地,大舉攻唐,占領了陝西鳳翔以西、鄰州以北的十幾個州。
公元763年十月,吐蕃軍隊打到長安城下,嚇得代宗逃到陝州避難。吐蕃兵把唐宗室廣武王李承宏立為皇帝,當自己的統治工具。縱兵焚掠,長安洗劫一空。
朝廷在沒有什麼別的禦敵之計的情況下,急忙下詔拜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郭子儀接到詔書時,隻有騎兵二十人。他從洛陽到武關,才收拾散兵遊勇裏千餘人。到達陝西藍田時,各路勤王之師才相繼到達。為了共赴國難,共雪國恥,收複京城,各路大軍都表示願意接受郭子儀的統一指揮。
郭子儀分析了敵強我弱,敵眾我寡的形勢後,采取聲東擊西、虛張聲勢之計。他派羽林軍大將長孫全緒,帶領兩百輕騎,到藍田城北麵,白天擂鼓呐喊,夜晚燃起火把,牽製吐蕃兵力。佯作向藍田城東進軍的姿態。暗中親率主力殺向藍田城西。與此同時,他又派遣禁軍將領王甫潛入長安,暗中連結京城中的少年豪俠作為內應。郭子儀迅速集中兵力,奮勇攻擊,打得吐蕃措手不及。吐蕃兵直向藍田城東衝殺,撲了空,方知中計,嚇得驚惶失措。這時,京城中的內應,此起彼伏高喊:“郭令公親率大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