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近兩年,自己滿腦子都是李自成、張獻忠,孫傳庭、洪承疇,怎麼把這位大叔給忘了?
延綏巡撫相當重要,延綏鎮邊軍對陝北流賊構成了直接威脅,可怎麼一直沒聽到鄭崇儉的動靜呢?
不行,趕緊派人去延綏鎮。老頭年紀不小了,雖然去延綏鎮不到三年,可邊鎮苦寒之地,條件極為惡劣,得派個太醫去看一下。
還有糧餉,軍械,都得遣人送去。
延綏鎮的邊軍要重整,以鄭崇儉的能力沒有問題。
寧夏鎮和延綏鎮的邊軍重建應以騎兵為主。
大明除了遼東有數萬騎兵,其餘的將領手下多是缺乏戰馬和騎兵。
像曹變蛟這樣酷愛遊擊作戰的勇將,手下最多時也隻有一千騎兵。
這兩處邊鎮靠近蒙古,戰馬資源豐富,並且會騎馬作戰的軍卒非常多。
隻要糧餉充足,兩鎮各自招募起一隻上萬的騎兵應該不難。
要是還想增加騎兵人數,不是還有邊牆外的蒙古人嗎?
現在的大明都沒有國家民族的概念,更別提野蠻粗魯愚昧的蒙古部落了。
再說大明自建國起就有招募蒙古人參戰的先例。
早期的明軍裏有非常多的蒙古人,而且這群加入明軍的蒙古人,在征討自己同胞時,下手毫不留情。
這個傳統其實一直保留下來,隻是這些年朝廷財政窘迫,沒有多餘的開支用於招募異族參戰。
現在自己有錢了,這個光榮傳統更要發揚光大。
建奴現在的蒙古八旗,基本以科爾沁蒙古部落為主,還沒遠涉到西邊招募土默特等部落。
也就是說,建奴現在並未徹底征服蒙古。
賊可往,我亦可往。
青海以西的土默特部就是最理想的異族戰士。
對於窮的隻剩褲衩的蒙古部落來講,別說銀子了,隻要有糧食,招募個幾千上萬沒有任何問題。
鄭崇儉和延綏鎮的事讓兵部派人就行,自己要做的就是拿銀子出來,還有糧食。
按照崇禎的諭旨,內閣行文下發各地,現在各省巡撫都已開始著手屯田,這是曆史上從未出現過的。
為了徹底穩住民心,崇禎自內帑中拿出了一百萬兩銀子,按災情輕重送達各地。
不能做守財奴,那樣死了會覺得窩囊,不管為己還是為民,都要舍得才行,無舍無得。
有了孫傳庭在西安府的成功經驗,又有了皇帝內帑的支持,大規模的開荒屯田已經開展起來。
絕不能讓另一個陝西再次出現。隻要農戶們有田種,然後官府有糧食支撐,那來年就會有收獲。
現在不差錢了,差的是糧食。鄭家還在持續不斷的用海船運來稻米,這算投桃報李吧,福建總兵能換來這麼大的回饋,說明鄭家還是挺有良心。
要不要再給鄭芝龍封個伯之類的?
要是真的封伯,鄭家應該能感受到朝廷的真情厚誼吧?
崇禎細想一下還是算了。戰功才能封爵,這點一定不能善動;國之重器,不能輕與。
曆史上的鄭芝龍並不是忘恩負義的王霸蛋,眼看大明大廈將傾,他順應大勢做出了明智的選擇,隻是想維持住鄭家的富貴而已。可惜未能如願,碰到狠主了。
是個小人,但不是偽君子。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9364/445827736.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