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運,建立海軍(1 / 2)

在朱由檢的戰略部署中,黃得功部要分兵北上和南下,維護京杭大運河的暢通,震懾江南一帶的同時,可以隨時縱兵東南沿海,對鄭芝龍做出威脅的姿態,這樣可以有力地配合欽差遠赴福建想要達成的目的。

黃得功部還要起到保護陳奇瑜任漕運總督時,沿運河兩岸修建的糧倉的作用。

這幾處糧倉現在是由漕運衙門和當地官府派人看管,這樣的安保措施太過簡陋,一旦有什麼大的事端,這些未經戰陣的漕兵和差役根本不頂事。

為了預防萬一,這些重要設施必須要有強軍保護。

每一處糧倉安排兩百人足矣,淮安府留駐兩千人,臨清留一千,揚州一千,中間五處糧倉一千,這樣整個運河主要河段都有精兵駐守,再配合錦衣衛的情報網,足可掌控整個運河,保護好這條經濟大動脈的健康運行。

以張遠為南京總兵,所部三千人除大部駐紮南京府外,還要分兵於周邊州府建立軍營,以便及時壓製突發狀況,不使江南有大的動蕩。

張遠所部在保護輜重營地時表現出色,所以此次全體得以升遷,並有了個好的去處。

內陸重要的區域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下麵就是整合邊軍了。

在內外安定的形勢下,九邊重鎮都已經成為了大後方,再保留軍隊已是多此一舉,隻要在西安府留駐一支數千人的軍隊即可,其餘的邊軍士卒在領取每人二十兩安家銀、將官視級別增加後將全部裁撤,伴隨的配套政策就是每人可免三年田賦,三年期滿後新三年內減半征收。

相信這一政策也會受到除了少數將官外廣大邊軍士卒的熱烈歡迎。

二十兩銀子看似不多,但對於很多貧窮的邊軍士卒來說,這可是一筆天文數字的巨款。

有了這筆安家銀,娶個婆姨,再買上頭牛,多開幾畝田地,一年中大半時候能吃上飽飯,沒事再生幾個娃,這不就是人生的最大追求嗎?

五年解決天下大多數百姓的溫飽問題,這是朱由檢製訂的目標。

在大幅度減免賦稅、對新墾田地三年免征,新三年減半計征的情況下,再輔以各種水利設施的配套到位,這個五年計劃或許不是夢。

對於北地窮慣了的絕大多數百姓來說,吃飽穿暖就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但是,這個人類最基本的訴求和權利,在這個時代卻成了無數人的奢望,自己作為一國之主,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現在雖然條件在逐漸轉好,但仍然還有很多人在死亡線上掙紮,解決他們的基本生存問題任重而道遠。

在開疆拓土和保護漕運安全、裁汰各鎮邊軍後,接下來要進行的就是新兵種的組建,或者叫重建。

於登州設立大明皇家北海艦隊,擢劉國能為北海艦隊都督,正二品武職,張文耀為北海艦隊提督,從二品武職,其餘將校由二人所部按功拔擢,艦隊母港駐地設於登州府。

朱由檢本打算命名為皇家北海水師,但水師聽上去給人的感覺不大氣,於是幹脆直接以艦隊命名,雖然這個艦隊隻是個空殼子,連一艘炮艦都沒有,但起碼的架子還是要搭建起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劉國能和張文耀所部是大明官軍中僅有的了解海況的軍伍,在登州的一年中,大半時間用來乘船演練,用來改造成水師是最合適不過了。

等到從荷蘭采購的炮艦到來後,在荷蘭教官的指導下,大明曆史上第一支正規海軍也許不用幾年就能誕生了。

當然,要是這次鄭芝龍能夠俯首聽命的話,大明未來最強的海軍還是在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