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心裏一直瞧不起海寇出身的鄭芝龍,但陳奇瑜卻並未在戰術上輕視這個大明新晉伯爵,鄭氏所擁有的勢力確實不容忽視,要想按照皇帝的意思,將這股無法掌控的勢力收歸己有,的確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啟奏聖上,現下無論是山東災民移往遼東,抑或是河南災民遷移湖廣,由於事涉上千萬人口,其中大小事情瑣碎繁雜,不論是戶部、工部以及牽扯其中之地方官府,所需官吏已是力有未逮,甚至可以說是遠遠不夠,這也導致移民過程中,由於官吏不到位而引發的混亂狀況。
內閣已接獲數十份地方奏報,請求增加官吏數量,以避免諸多不可控之事生發,臣據此上稟,以便聖上明察。”
陳奇瑜和鄒維璉接旨後,溫體仁起身施禮稟報道。
現在北地的移民工作已經陸陸續續開展了三年時間。
除了陝西各府向西安府、平涼府等地就近遷移,山東中南部災民向南四湖遷移、山西部分災民持續向台灣遷移外,山東西北災民移往遼東、河南南部兩府移往湖廣的工作量最大、牽扯的人口最多,事涉其中的官吏已是不敷使用。
已經精疲力竭的相關府縣的主官紛紛上書內閣,請求朝廷能夠增派人手,能夠讓奔波其中的官吏們得到喘息之機。
溫體仁的奏稟讓朱由檢頓時驚醒過來。
隨著皇帝的位子越來越穩固,自己還是犯了想當然的錯誤。
上麵一張嘴,下麵跑斷腿。
自己隻想著能夠盡快完成移民開發的戰略,卻根本沒顧及到下麵具體辦差官吏們的辛苦。
在交通條件極為不便的當世,底層官吏們隻能徒步跋涉於萬水千山之間,同時還要管著數百萬計移民的吃喝拉撒,這種長期的精神和身體高負荷運轉下,一向懶政惰政的大明官員吏目們能夠堅持到現在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當然了,這種官場新風氣之所以能夠卓有成效,也是在利益和有效監督雙重作用下取得的。
在按照職差拿月薪、辦差還有額外的各種補助、表現突出的底層吏員會得到晉升品級等等各項物質利益刺激下,直接與黎民百姓打交道的底層官吏們爆發出了空前巨大的工作熱情,在加上督察院禦史、錦衣衛校尉的明暗監督,這才使得相關官吏們沒有出現對政策的抵觸情緒。
但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官吏們工作的熱情也在逐漸衰竭,生理和心理上也即將到達極限,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新鮮血液的補充,還要繼續進行下去的移民工作也將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是時候該找些勞力去幫忙了。
“此事是朕疏忽了,虧得首輔於內政之上始終關注如一。
三年來,北地相關地方官吏於救災一事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內閣及吏部、督察院、親軍堂官應就禦史及親軍所呈報數據,做出相應賞擢,此事須盡快著手會商。
至於增派人手一事,首輔可有良策應對?”
朱由檢先是誇獎了老溫一句,在提出自己的看法後詢問道。
“此事老臣倒是有一策呈報聖聽!”
https://8./book/59364/489931127.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