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願意向洪福源明,此事是我一人私下所做,與南京府各位官長無關,我願意接受他任何的詰難。”
趙權嗬嗬一笑,道:“好了,暫不這事。回到剛才的話題來。”
侍其軸哼了一聲,而後道:“這兩千高麗人,跟李元那批高麗人不一樣的,我們得先做些甄別,哪些是能自願留下的、哪些是被強迫而來的,可以用的也得打散了讓他們居住。”
王棲梧回答道:“從這些高麗戎達火羅村的第一,甄別工作已經開始在做了。目前沒有太多的問題。咱們南京府雖然目前條件不算優越,但絕對比沈州那邊好太多了,隻要他們肯幹活,飯是少不了他們的。就是下官不太理解,為什麼要打散了居住呢?是怕他們聚眾作亂嗎?”
王棲梧心裏微微有些失望,他原來的計劃是,先弄兩千人過來,沒問題了就可以按這種方式,繼續拐弄高麗人填實火羅縣。隻要火羅縣大部分都是從沈州過來的高麗人,牢牢控製了這些高麗人,就意味著牢牢把控了火羅縣。而且這些高麗人打不會疼,死了沒人會難受,逼他們幹活比驢騾都簡單。這樣子的話,今後在火羅縣執政,想不出政績都有點難了。
“火羅縣不能成為高麗縣!”話的是一直沒有開口的梁申。
“是的!”侍其軸道:“南京府現在的人口三萬餘,其中漢人近兩萬,高麗裙已經有了五千。目前來還沒有太多問題,但接下去,要想短期內增加人口,除了數量一直未明的山民,最簡單的便是高麗人。長此以往,不僅是火羅縣會變成高麗縣,連南京府都可能成為高麗府。”
王棲梧心下又鬆了口氣,看來侍其軸針對的並不是自己,而是站在整體族群結構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遼南、遼西,漢人不少啊。”王棲梧道。
“整個東北,我看應該還是漢人占多數。隱藏在山林之中,不僅僅隻有女真遺族,我想更多的也是久居於東北的漢人。高麗人看似數量眾多,但所有的高麗人都已經集中於沈州,也就這麼十幾萬人。因此,從族群結構上,我倒是不太擔心南京府會變成一個高麗府。”
趙權稍微停頓了下,繼續道:“南京府現在實力還不夠強,對外饒吸引力也不夠大,因此很難有漢人主動前來投奔。這需要咱們好多年的努力,在此之前,我覺得再多的高麗人前來問題都不是很大,南京府畢竟還是缺乏勞動力。當然,如何操作,還需要再行細化。我相信的一點是,隻要咱們堅持推行漢人文化,堅持華夏道統,無論是高麗人還是女真、契丹人,即便是蒙古人,將他們漢化是完全可能的事。哪怕這一代不行,兩代三代之後,這裏終將會是漢文化的下!”
王棲梧眼睛閃閃發光,一臉尊崇地看著趙權。
侍其軸點零頭,道:“我看,就給火羅縣留一千高麗人吧。其他的遷到羅津縣去。”
“羅津縣?”王棲梧有些納悶地問道。
趙權戳在地圖上的手指,從火羅村開始順著合蘭河往下劃,經過南京府城,直到海邊的出海口位置。
“去年夏,我們在這裏建了個曬鹽場,效果不錯,今年準備將生產麵積擴大。同時,準備在這裏設縣,並開始建一個造船場。”
“造船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