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權國的高檔藥材、酒與鹽;高麗的人參與棉布;倭國的鬆板與女人;以及有南洋的各種香料。
可怕的利潤,讓這些漁民趨之若鶩。
除了收取一定的利潤以及船隻租金,賴氏船行對這些漁民隻有一個要求,全部用華夏幣交易。
一年多的時間,河北山東沿海一帶,幾乎成為了華夏幣的天下。
相對於暴跌不已的中統鈔,華夏幣無論在交易的方便性與穩定性方麵,顯然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河北、山東兩地官府,對此束手無措。
雖然聯手剿殺了不少走私漁民,甚至公然抓捕購買走私貨品的商人,卻根本無法扼製住越來越瘋狂的走私勢力。
公開的走私者,哪怕沒有申請成為大權國的國民,也已經整家遷居沿海島上。
岸上,還有無數與這些走私漁民之間保持聯絡的線人。官府一旦有風吹草動,便有人前去報信。
走私者,猶若頑強的野草,狂風暴雨過後,卻依然生機勃勃。
在當地官員與駐軍長官,也從走私中分潤了不少利益之後,沿海走私行為,便已經成為了官場內外,被迫默認的一個存在。
撤離巴掌城,專心經營廟島,對於大權國在山東經營來說,無疑是個極為明智的決定。
廟島有天然的避風港灣,有充足的淡水資源,有附近十餘座可以守衛相望的小島。
離開陸地,便是大權國的天下!
利用在海上的絕對優勢力量,鼓勵陸上的走私貿易,這隻是一個手段而不是目的。
陳耀想要的,是利用各種的方法與手段,在打壓中統鈔、讓其無限地貶值的同時,讓中原的民間商人接受華夏幣在元國的流通,直至讓其具備輾壓中統鈔的絕對優勢。
以此,徹底崩潰元國的貨幣,動搖元國的經濟根本!
在廟島呆了半個月,陳耀接見了賴氏船行的新掌櫃、耽羅島渤海貿易中心的副總管以及萁國與倭國派來的貿易代表。
對於環渤海各個勢力,未來數年時間裏,整體貿易的共同推進方案與舉措,陳耀與各個勢力進行了極為細致的溝通與交流。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在於華夏幣的推廣。
離開廟島,再回到闊別近一年的旅順,又是一個陽春的三月。
旅順依然沒有城牆。
市區之內,街道縱橫交錯,幹淨而整潔。車馬行人靠右而行,井然有序。
整個城區,被劃分為幾個功能區域。
自東沿著海岸線,從南向西,分布著民用製造廠、物流與商貿區、造船區、軍港基地與軍工製造廠。彼此之間,都有不同的專用碼頭相隔。
城區西部,是包括商行、銀行、勾欄、酒肆在內的商貿中心。
城區北部,是南京府各大院校的分部,以及叢林而立的各種培訓機構及軍訓基地。
城區東部,則是大權國的行政中心所在。
皇家莊園,也在城區東部的行政中心附近。當然,這裏麵住的並非全是皇家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