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揚州之戰 1(2 / 3)

最關鍵的是,自己擁有一個團隊,一個足以睥睨元國與宋國高官的團隊。這才是趙權有信心對抗元國、降服宋國的最大依仗!

“出兵,還是要出的!”趙權用緩慢而堅定的語氣說道:“不過,不可能讓大兵全線壓上,而是要充分發揮我軍的優勢,盡可能地做到揚長避短,並避免陷入與平民百姓作戰的泥淖之中。”

趙權既然定了調子,眾人便停下了爭論。接下去,就是該如何調整出兵,如何做好前線部隊之間的策應,如何做好後勤軍需與糧草的供應。

春四月,大權國正規軍第一次踏足淮水以南區域。

承擔南下第一戰的,是剛剛完成改編的黃淮野戰軍。

這支隊伍的主力,是高麗野戰軍,這也是大權國最早成立的野戰軍之一。其主要的作戰任務就是剿殺高麗群山中,幾乎無處不在的盜匪。

高麗被劃分為平壤省與萁國之後,在平壤省高官王棲梧與萁國國相劉秉忠的鐵腕治理之下,匪亂已經基本被撲滅,完成使命的高麗野戰軍,便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部分戰兵退役轉為地方武官,部分被轉至他野戰軍,剩下的七千餘人整編為黃淮野戰軍第一師,師長為洪福源之子,洪茶丘。

第二師兵力,來自海州守軍黎青陽一部,一萬餘人通過考核的不足五千。由黎青陽任代理師長。

第三師由東北野戰軍獨立團五千官兵組成,權承仁從獨立團團長直接被提升為第三師代理師長。

在李庭芝的向大權國軍部發出求援之後,黃淮野戰軍渡過淮水,接守楚州城,並南下應援揚州。

黎青陽一師兵力守住楚州後路,權承仁部先行南下揚州,洪茶丘一部在兩者之間緩行策應。

楚州至揚州,一個在淮水以南,一個在長江以北,相距三百裏。之間的寶應與高郵依舊在宋中手中。

而淮西東路,如今四處都是元軍遊騎,隨時都可能有大部隊元軍出現。因此,最先遭遇元軍的,很可能就是正在緩緩行軍的洪茶丘部。

相對而言,四天之內便已飛速趕至揚州的權承仁,幾無危險。

四月十二,權承仁率部順利進入揚州城。

接待權承仁的,是李庭芝的副將薑才。

薑才,濠州人,自幼被擄至河朔為兵,後以“歸正人”身份降附宋國。是宋國如今所剩不多的北兵之一。

對於權承仁隻領著五千兵馬來援,薑才臉上現出毫無掩飾的失望。

而對於揚州城中隻剩下一千守卒的兵力,權承仁的第一反應就是——上當了!

賈似道不在,說接到旨意,被押往紹興府安置;李庭芝不在,已經率領主力部隊渡江,前往臨安勤王;揚州一條船都沒有了,全被李庭芝征用。

城中還有三萬餘百姓,但是糧食已經所剩無幾。而淮西的元軍已在開始集結,顯然準備開始大舉進軍淮東。

李庭芝聯合元軍,給自己設了下一個陷阱?權承仁一時有些驚怒。

但是稍微清醒之後,權承仁便知道,這不太可能。

大權國軍隊南下參戰,是賈似道的意思,是李庭芝親自遣人北上邀請。若是他敢在此時聯合元軍對付自己,那便會將宋國徹底送上了斷頭之路。

薑才一臉內疚,“元軍前鋒已經攻入浙江西路,臨安危在旦夕。李帥原來是想放棄揚州南下勤王,是末將以為,可以據守揚州,拖住部分元軍,以緩解臨安的壓力。若是權將軍覺得不妥,可先撤離揚州。”

“那你們呢?”

“城在,我在。”薑才淡淡地說道。

承仁心中,波瀾微起。

作為第一支南下的軍隊,承仁一部更多意在試探。不僅要試探元軍的戰力,也得試探宋軍的態度以及配合程度。

大權國軍隊畢竟從來沒有宋國領土打過戰,也未曾與宋軍配合作過戰。

擺在承仁麵前的揚州城,危機四伏。但是,不能因為有危機,就選擇撤離,那他這支軍隊南下,又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