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交代了弟弟,兩人便上街了。

明個兒還能休息一日,後個兒就要送弟弟去貢院考試,貢院隔著福來客棧不過兩條街道,倒是不遠的。

餘城的水路四通八達,海產品也極多,可惜他們儲存的手法不對,運送不出餘城,於是在當地成了賤賣品,蘇宛平看著就流口水,上一世珍貴的海產品到這兒地是無人問津。

兩人在路上閑逛了一個上午,中午的時候進了一家麵館,館子很小,門麵有些舊,但味道居然一流,麵條很有勁道,湯頭下了功夫,蘇宛平隻嚐出小部分的香料,想學也不成,不然她真想將這手法學到手做給家裏人吃。

若是將麵條做得這麼好吃的話,她還是可以不吃白米的。

兩人吃飽又上了街,這一次去了糧鋪,了解了一下糧食的行情,在餘城的糧鋪裏卻還是能看到飽滿的白米的,蘇宛平一問價格,算了算,這成色與那次瞞貨不相上下,散賣的話,估計那一批能賣一萬四千多兩銀子出來,難怪那人會出手這麼大方。

而且即使是散賣,在餘城也是極為吃香的,但凡買大米的多是富戶,他們一上來就是好幾袋的扛走,家裏多有下人,又有驢車,方便的很。

看完糧鋪,蘇宛平便去看了布莊,她最近在學著怎麼看布料,這餘城的布料種類凡多,她慢慢地有了些感觸,南方產的還是北邊產的,她也能摸出一些感覺。

隻是這布料果然昂貴,但凡上等,即使她手上的銀子也隻夠買兩牛車的,可是如果真的開繡莊,這一點布料自是不夠。

蘇宛平看中了幾款布料,這一次來保昌郡不容易,她便想著給家裏人扯新布做新衣,於是給時燁選了一套鬆花色的,給傅氏選的是藕荷色的,弟弟的卻是天藍色的,自己的是蔥青色。

然後又買了一些吃食點心帶了回來,天色尚早,回到屋裏將東西放下,可弟弟卻不曾見到,時燁出門去打探,得知弟弟在四樓與幾位考生一起吟詩作賦。

到了傍晚蘇義才下來,蘇義似乎挺開心的,時燁和蘇宛平倒也由著他去結交朋友,發現自家弟弟在這些考生當中還挺受歡迎的。

第二日蘇宛平和時燁打算去碼頭看看,兩人交代蘇義留在客棧,別出門了,等考完後,他們再陪弟弟出去轉轉,明個兒就要下考場,也叫蘇義養精蓄銳。

牛車來到碼頭,兩人朝下頭海岸看去,忍不住驚歎,這碼頭比梅嶺縣的大多了,上麵能同時停留五艘大船,還有密密麻麻的苦力工,全部在下頭搬運貨物。

從這兒缷下的貨,便是什麼都有了,而且餘城有錢人多,稀罕的東西也運了過來。

蘇宛平和時燁在碼頭走了走,了解了一下行情,尤其是去問了一下布料的行情,卻發現這一艘大船運來,不是那種做大生意的,人家根本不會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