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南征荊州
興平四年(公元197年)初,秦誼在鄴城為攻克的情況下,率領大軍南下進攻袁術,在鍾離擊敗袁術主力部隊,袁術在走投無路之下絕望自殺,首級被送到雒陽城中。
六月,袁紹在鄴城病逝,隨後鄴城被秦誼貢獻,袁紹長子袁譚投降,此子袁熙和末子袁尚遠遁塞外。
七月,秦誼出兵進攻盤踞在關中的軍閥韓遂部。秦誼一開始並沒有主動出擊,而是固守潼關,利用堅固的城防消耗韓遂部的士氣和兵力。
八月,秦誼主動出擊,一戰覆滅關中軍閥十餘萬部隊,韓遂也是在逃亡之中被殺,涼州之亂徹底平息。
關中的戰事也是震驚了漢中的張魯,在猶豫和反複了許久之後,張魯也是投降了秦誼。
興平五年(公元198年)二月,秦誼聽聞劉備取得荊南四郡和江州,力排眾議南征。
三月,秦誼主力在新野大破劉表軍主力,生擒劉表軍主將黃祖。劉表攝於秦誼的兵勢,向秦誼投降。
正當秦誼在長江邊上大練水軍的同時,身在雒陽的漢帝劉協病危,秦誼隻好離開前線,返回雒陽穩定局勢。
16、冊立新帝
漢帝劉協病危,朝廷局勢動蕩,有人勸說秦誼代漢稱帝,被秦誼嚴厲拒絕。因為劉協沒有兒子,秦誼也是在親近的宗室之中選擇皇帝。
光祿大夫荀彧對秦誼說,秦誼的外甥劉成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擁有繼承皇位的資格,而且劉成作為秦誼的外甥,是被秦誼養大的,可以說是秦誼的義子。如果擁立劉成為帝,劉成必然感激秦誼的恩德,從此之後秦氏必然如同泰山一樣安穩。
秦誼聽從了荀彧的意見,擁立劉成繼位,像是後漢的光武帝一樣繼統而不繼嗣,改元建安。秦誼也是受封原平侯,擁有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的殊榮。
17、一統天下
建安二年(公元199年)初,江東多地掀起了反對孫氏的叛亂,協助劉備封鎖長江的周瑜軍撤回江東平叛,朝廷軍隊也是趁機南下,一直將割據荊南四郡的劉備趕到桂陽、零陵附近才停下來。
三月,劍門關守將吳班縣城,漢中太守司馬懿帶領軍隊南下進攻到成都附近,益州刺史劉璋放棄抵抗向秦誼投降。
五月,困守柴桑的孫權向秦誼投降,舉家被遷移到雒陽。
七月,劉備在桂陽、零陵被戰敗,遠遁入滇地。
18、輔佐明主
秦誼一統天下,又有人向秦誼進言,說他有再造漢室之德,理應稱晉公來表彰他的功績。秦誼仿效許由的行為,用水清洗自己的耳朵,勸說的人知道他對漢室的忠心,也就沒有再勸說秦誼代漢自立。
秦誼對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每每親自給天子授課,又害怕秦氏位高權重將來遭受禍害,便安排自己的兒子到天子劉成身邊做同學。劉成與這些同學的關係非常好,經常稱呼秦誼為“仲父”。
建安四年,因為秦誼的功勞,被封為大將軍,其子秦乾和秦坤也被封為縣侯。
19、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