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寂靜。
李子堅第一個回神,他望著顧詠言,道:“你師父的話,我聽著有道理。那麼,這事就交給你了?”
顧詠言本就走的是武職,又是傅振羽的頭名弟子,責無旁貸是必須的,隻他也不傻,笑道:“這等利軍之大事,軍中何時有主導權了?還不是文官說了算?”
武將拿命去拚,拚成了就是巨大利益,文官總會多思;若將文武收入定同一等,武將又不願意了。兩大集團的人,才會常年爭吵不休。到底文官嘴皮子更利索,除戰時外,其他時候都是武將吃虧,文官占主導地位的。
可要李子堅拿到文官之首,這也不是上下嘴皮一動就可以解決的事。李子堅思索良久後,道:“再給我十年。”
顧詠言嚇得合不攏嘴。
十年後,李子堅不過四十歲。聖朝建國百年,內閣組建八十年,四十歲入閣的,還沒有一個!
李子堅見他這般,挑眉問:“怎麼?給你十年,你不夠?”
李子堅給自己要了十年,顧詠言便也要用十年,幹掉父兄,爬到鎮遠候一般的位置。想想就覺得刺激,顧詠言喉嚨咕咚幾下,道:“且看我在福建的表現!”
至於眼下軍事書院的學子,以募兵的方式,加入顧詠言麾下,由同樣募兵進入軍隊的陳峰做了個百戶。傅振羽到底自私了一些,叮囑兩名弟子:“替我照顧商哥兒。”
別人都入伍,傅振商為免不了這個責任。便是叫他不入,他自家也不願意的。攔不住人,傅振羽隻能多做防護。還好,鍾山書院那裏的醫者出了幾批,自然隨軍南下。生命麵前,錢財就沒那麼要緊了。傅振羽手頭不缺錢,藥材備的那叫一個足。
李子堅見銀子如流水一般消失,調侃道:“拿自家的錢補軍需,你是怎麼想的?”
傅振羽卻是一本正經地回答:“國家,先有國,後有家。相信我,倭人比蒙古人、女真人、契丹人什麼的都糟糕!”
畢竟,其他民族的人攻下漢人江山,大家夥還是一國的……
李子堅原本不過是調侃,見她如此是正經,少不得多思量一二,加派人手去福建多了解情況。這一多了解,發現了新的情況。倭人此番能如此大規模騷擾福建一省,乃因並非一國之倭。李子堅將消息送到顧詠言手中,顧詠言原本就有猜測,這下更確定了。
顧詠言乃是南京守備處支援福建戰事之人,他雖年青幾歲,又有李子堅的人在跟前輔助,也不私做主張,帶著探子去見福建總兵王向安、福建戰時總督華將軍,將此事上報,並建議:“福建需要增兵安民,以及,其他沿海諸省,同需戒備。”
也就是說,進入全國備戰狀態。華將軍真打了這樣的申請,就要負全責。可若不打這申請,果如顧詠言所言那般,聖朝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