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齊聚金陵(1 / 2)

華將軍就是華將軍,將事情來回琢磨了幾遍,便道:“本將知曉了,且給幾日,老夫需親自確認過後,方能做決定。”

對比一下,顧詠言做事便不夠周全。他是得了李子堅的信,加上自己所見有了猜測,直接過來找的人。雖說是出於對李子堅的信任,但到底行事不周,顧詠言受教,恭敬退下,隻等消息。

華將軍同王總兵雙雙核查,得到的消息要比李子堅的還要多。此番倭人至少出自兩國,且,琉球島已經失守。此事過大,兩位總指揮迅速做出決定,上奏,且八百裏加急。奏章上明言事態的嚴重性,以及,最早發現異常並上報者,乃鎮遠候府,顧詠言。

男人自然關注朝堂、戰事的相關細節,後院女人們則不然。

鎮遠侯世子夫人第一反應便是,經此一役,顧詠言隻要活下來,便會名揚天下。失敗?那是不可能的。此番守衛沿海若敗,則聖朝危矣。世子夫人覺得,論才敢她男人不輸顧詠言,論規矩,還是她男人勝。

可這運道,顧詠言實在是太好了。

顧詠言的運道好,還體現在子嗣上。對武將來說,多子多福不僅是好,還是保全子嗣傳承的根本。顧家祖上曾有八子、最終隻活下來幾個孫子輩的慘狀。顧世子這一代,雖然隻有兩個嫡子,但庶子還有四個,子嗣已經不少了。

待到了顧世子的子嗣,世子夫人努力半生隻得一子;後給妾侍停藥七八年了,也不過再添一庶子、兩個庶女。

人口太少。

嫡次子顧詠言那裏,範茗那裏連生三個嫡子,便是顧詠言不納妾、範茗不再生育,也沒人能從子嗣上說事;便是將來顧詠言納妾生子,已經有了三個兒子傍身的範茗,還有什麼可懼的呢?兩廂比對,世子夫人心酸的很。但她還不能表露,因為,鎮遠侯夫人方氏,正因次子出息日日歡喜。

方氏高興了幾日,想著自家母親年紀也不小了,便同鎮遠侯商議:“範氏生下第三個孩子不到一年,上頭還有兩個小子要管,詠言又不在她身邊,我想去金陵瞧一瞧,順便看看我母親。”

如今,顧家老太太過世三年了,方氏和鎮遠侯的孝滿了。世子夫人又能管家,至於方氏走後鎮遠侯的日子。侯府那麼些個姬妾,還能少了他的好處?方氏覺得,她不在鎮遠侯更自在些倒是真的。對那些個玩物,年近半百的方氏,早就不在意了。

方氏盤算的極好,隻是鎮遠侯不按她的盤算來:“嗯,收拾吧,我也要去金陵。”

以為能甩掉男人的方氏鬱結了,問他:“侯爺去金陵做什麼?”

馬上就出發了,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了,鎮遠侯便道:“沿海這情況,海戰我們不擅長,但守內陸還是可以的。聖上屬意我臨時鎮守南直隸,徐令則暫鎮山東。我的意思,老大、小六跟著我去南直隸,其他幾個,都去福建。”

原來如此。

方氏旁的話沒說,想著長媳婦近來的憂愁,隻提了一個要求:“別人我不管,老大去哪裏,侯爺還是問問他自家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