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還沒有蔓延到藏兵鎮裏,上穀村首先發生瘟疫時,李元奎便下令,對鎮子裏的所有水源都派人保護起來,對每的食物,也做了嚴格的管控和要求。
並且他還親自配置了預防瘟疫的藥方,讓人熬了幾大鍋藥水,鎮裏所有的人都要喝上一碗,以做預防。
這幾日,藏兵鎮中的江湖人士,變得人心惶惶,皆因為發生了一件事情。
就在高田送來信的第二,有人在鎮外發現了一具江湖人士的屍體,死像極其慘烈,正個人變得幹枯,一身精血像是被什麼惡魔給吸走了。
這名江湖人士是朔州本地一名散戶,無門無派,借著年輕時的一樁奇遇,練就了一身武藝,雖然不入品,但在當地也有些名氣,加上他會些醫術,平日裏給鄉親施個藥、治個病什麼的,在朔州的江湖裏也混出了一個“懸壺先生”的名號。
這次來應李元奎的英雄帖的江湖人士,除了一些門派弟子外,也有很多都是像“懸壺先生”一樣的散戶,他們大多都是衝著李元奎開除的誘人條件來的,李元奎在英雄帖中道:凡是能根治藏兵鎮周邊村落瘟疫的人,他會傳授他一式拳法。
李元奎被北方武林尊為“拳法第一”,能得到李元奎的一式拳法,這是很多學武之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因而,吸引了很大一部分江湖人士來到藏兵鎮。
當然,這些江湖人士中,也不排除有真心來幫助藏兵鎮治療瘟疫的。
比如像羅浮山、百丈寺、太山劍派等,李元奎的拳法雖好,但是對於這些山上的近則百年,遠則上千年的修道門派,卻還沒有多大的吸引力,畢竟這些門派的底蘊在那兒擺著。
在發現“懸壺先生”的屍體的第二,又在鎮外發現了兩具屍體,他們的死因和“懸壺先生”一樣,都是被吸幹了一身精血而亡。
這次死的兩人,身份卻比“懸壺先生”大多了,乃是幹山飛劍門的弟子。
兩起事件的發生,在來藏兵鎮的江湖人士當中,引起了不的恐慌,有一些本領低微,本來隻是想來湊湊熱鬧,趁機渾水摸魚的人,已經準備悄悄開溜了。
鎮子的人們也都在,有妖魔來到了藏兵鎮,因為這種吸人精血的事情,隻有妖魔才幹得出來。
已經趕到藏兵鎮江湖人士,以太乙山宗宮、太山劍派為首,這兩派都是派出了年輕一脈的弟子。
為了防止再次出現類似事件,李元奎與兩派的人商定,先約束各江湖人士,近期不要單獨去鎮外,同時也派人查找線索。
李忠率領藏兵鎮的一千人馬,在藏兵鎮北邊二十裏的猛虎澗伏擊了南下的兩股馬匪。
兩股馬匪人數加起來本來就隻有不到五百人,加之遠道而來,沒有防備,在第一輪強弓箭雨下,就死傷過半,然後李總命令事先埋伏好的五百騎兵,突然發起襲擊,不到一個時辰,便全殲了這兩股南下的馬匪。
正當李忠準備帶領得勝之軍趕回藏兵鎮時,卻發生了意外。
猛虎澗的關口出,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一個人,這人身材高大,一身爆炸性的肌肉讓人聯想到瘋狂的力量,他身邊放著一個三角大鼎,看樣子得有上千斤。
如果蒙塵和青鸞在這裏的話,便會一眼認出此人,這人正是“幽雲十魔”之一的拓跋烏鼎。
李忠一雙虎眼盯著五十丈外的那人,臉上變得凝重,這人帶給他一種非常危險的感覺。
在戰場上廝殺過的人,都會有這種對於危險的敏感。
李忠舉起手中的長槍,他身後的士兵緩緩散開成戰鬥隊形。
拓跋烏鼎一手慢慢提起大鼎,然後邁開腳步走來,他每邁出一步,像是使得整個猛虎澗都會顫抖一下似的。
李忠舉著的手,向前一揮,一隊十個人的騎兵向著拓跋烏鼎衝去,在途中,座下的馬不斷加速,慢慢形成一股風卷殘雲的氣勢。
拓跋烏鼎麵對直衝過來的馬隊,沒有絲毫遲疑和躲避,依然是邁開大步朝前走,而且也在慢慢加快步伐。
就在離迎麵而來的馬隊隻有十丈距離的時候,拓跋烏鼎也開始奔跑起來,一人一鼎和迎麵奔騰而來的馬隊,直直的、沒有絲毫緩衝的撞在了一起。
奔在最前麵的那兩匹馬,直接被撞倒,馬上的士兵被拓跋烏鼎橫來的一鼎,給砸成了一灘肉泥,摔在旁邊的崖壁上。
而馬隊巨大的衝力,卻沒有對拓跋烏鼎形成危險,也隻是讓他的速度滯緩了一下。
後麵的馬隊也衝了過來,拓跋烏鼎一蹬腿,提著大鼎,整個人先前躍去,又是蠻橫的一鼎,將兩人兩馬砸成了肉泥,非常的凶狠血腥。
一直看著馬隊和拓跋烏鼎對撞的李忠,以及他身後的士兵,心裏都在發顫,這還是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