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悟道而立教 傳播人族!(1 / 3)

經三皇,曆五帝。

人族勵精圖治謀發展,誌在長遠。

一條黃河水,翻滾澎湃,直入東海。

水不爭而利萬物,是故上善之道。

利有水源,生命延續,急速成長。

便是不依托背景,如今之人族,也非等閑之輩,輕易能動。

天地主角,依舊存在差距。

穩健發展,已然是大勢。

終究有一日,必有所成。

不過在此之前,人族還需經曆凶險,磨難。

這一日,被人族依賴的生命之源,突然翻滾攪動,無數人族受害。

五帝在位時刻,見此情況,當即下令,居於黃河兩岸的人族,盡數遷移。

精銳之臣彙聚,治理黃河水患。

總管此事者,乃是有崇部落之首領,名諱曰鯀。

鯀見水勢浩蕩,行封堵之舉,雖有一時之功,卻難得長久。

兩次封堵皆被翻騰攪動之威,無情破碎。

以黃河兩岸起始,千裏之地,僅是澤國,無數人族受難。

人皇縱是仁厚,於此也是不能忍。

斬鯀於水澤之畔,屍身亦入澤國。

鯀有子名諱為禹,秉承父誌,繼續行治水之則。

既不能堵,那便隻能疏導。

一條條溝渠蜿蜒,以常理而論,水自是依溝渠,地勢分散。

然水之澤國,依舊肆虐橫行。

“人皇,此事恐有非人之力作祟!”

有知曉人族曆代過往的大臣,當即言道。

人皇下令,人族修士赴澤國,探明緣由。

一隻漆黑爪子,自黃河水深處探出。

諸人族修士根本來不及反應,便被無情滅殺。

“難怪此事有異,原來是這隻水猴子作祟!”

三皇安坐火雲洞,對人族之事,亦是關心。

瞧得此變化,當即內心明了。

軒轅眸中閃過一抹銳利,聲聲劍鳴起。

“此物非尋常水猴子,其跟腳亦是深厚。”

伏羲眸中閃過八卦影像,探究天機。

“管他什麼跟腳來曆,膽敢動亂人族,便是必死之罪。”

動念間,軒轅劍已是出鞘。

“皇弟且慢!”

“此妖固然罪大惡極,然此事幹係吾人族下一代人皇,輕易幹涉不得。”

“此劫過後,吾人族將迎來發展的無限前景。”

軒轅眸中精光閃爍,為萬古長久慮,必忍耐一時。

“伏羲皇兄,如此下去,恐有不妥。”

“卻是不知轉機何在?”

神農嚐百草而證道,最是慈心,不忍人族受難。

“此劫之玄機,恐怕還在······”

伏羲無言,悠悠目光落在驪山。

“自可安心,此事吾也好,本尊也好,都有計較在心。”

感受來自伏羲的目光,於驪山修行的黎山老母言道。

一柄斧頭,自八景宮破空而至。

斧名開山,出自老君之手不假。

其材質本身卻是不俗,乃是當初盤古斧破碎後的一點殘留。

禹因治水事,懷憂愁入夢。

夢中受指點,醒來見開山斧果真在懷,不由大喜。

提著開山斧,入水狠擊水妖。

此水妖自是軒轅口中的水猴子。

亦如伏羲所言,來曆的確不凡。

混沌魔神有三千數,掌戰之大道,戰力無雙者,自是混沌魔猿。

開天劫中,與盤古一戰,終究不敵。

真靈殘存,被壓於不周山下。

借助巫妖之戰所生煞氣,脫困而出,終究還是未能得以逃脫。

殘存真靈一分為四,遇水化作巫支祁,發動神威,以致此劫形成。

禹本修武道,氣血澎湃,力大非凡。

開山斧在手,更是如虎添翼。

然在水中想要戰勝巫支祁,著實不易。

“小崽子,你便走一趟,相助人族,鎮壓這隻水猴子。”

有言語自北方起,更像是洪荒之外。

一隻龍首龜身的存在奉命出北方。

三族大戰刻,有巨龍真身隕落北方。

全身龍血凝聚,化作一滴真血,與北方天存水氣結合,演化生命,龍首龜身。

玄武憐愛其身,收養教導於門下。

如今機緣合適,自當曆練一番。

禹持開山斧水中大戰。

縱然氣血澎湃,筋骨壯實,也難抵擋四周圍水之不絕。

難不成,當真功喪於此?

相較整個人族,己身不足惜。

若是鎮不住此水妖,便是再多手段聰慧,也是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