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聖人多謀劃 忠心苦奔波!(3 / 3)

“隻不過那商朝,已然是劫數難逃。”

“你又為何非得令其在這淤泥洪水當中。”

一個聞仲,可言大商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有聞仲在,大商縱是苟延殘喘,也總有掙紮之力。

先前將聞仲剪除,必然可少許多麻煩。

原始的道,闡述天道,維護天道自然順序。

自不會行逆天之舉。

聞仲之名,已然被通天教主書寫於封神榜。

無論如何,都是逃脫不過。

隻不過存了一些前後差別,也算不得逆轉天數。

“二兄,吾已然給聞仲算過,其命在絕。”

“不見絕,其命不絕,此亦是天數。”

通天教主才有此言,元始天尊已然心起多念,有了種種安排。

“眼下當務之急,是尋找那封神宿命之輩。”

“以吾算來,當在人族。”

“二位弟弟不論誰先發現,皆可將其收入門下。”

雖說封神榜與打神鞭,現如今就在太清手中。

太清卻是無意將其收入門牆。

此劫為封神,諸多緣故,誰也談不上是絕對的主角。

但無論如何,封神才是主題。

有緣封神者,亦是處在劫數中心。

按照以往經驗,處在劫數中心,必有諸多不良。

無論是劫數時期,還是劫數之後,總有倒黴時刻。

以太清之準則,如何會將其收入門下。

收徒準則,太清重緣分,原始重跟腳,通天原本葷素不忌,以至於偌大截教,烏煙瘴氣。

後經整頓,又立諸多規矩與考驗,情況倒是改善不少。

以原始的收徒準則而言,隻要跟腳還可以,其他的,都可以延後再說。

而以通天的收徒準則來說,隻要能通過考驗,其他沒有太大所謂。

“聞仲前來拜會!”

離了金鼇島,聞仲滿心失落,不歸朝歌,入了三山關。

三山關總兵孔宣,亦是大商護國神獸。

這還是在北方之爭後,通過聞仲安排的。

“自金鼇島歸來,不回朝歌,來三山關何意?”

孔宣現身招待,言語也是直接。

“既然瞧出聞仲自金鼇島歸來,想必也該曉得大商此刻境況。”

聖人有言,已是定數。

可這般眼睜睜瞧著大商覆滅,聞仲著實做不到。

思來想去,除了截教外,唯有孔宣這裏。

一來孔宣為大商護國神獸,與大商息息相關。

再一個曾聽師父言說,孔宣受教於大能門下。

或許能有什麼玄機妙法,破解此劫。

“大商與吾息息相關,內中變化,自是知曉。”

“可要說應對破解之法,著實無有。”

“此為劫數。”

“吾如今倒是能真切體會當初母親之心意了。”

孔宣言說無意,聞仲卻是聽者有心。

“敢問鳳族可否支援一二。”

“隻要大商能做到的,自可商量。”

隻要能延續大商,其他真的都好說。

孔宣盯著聞仲,許久才有言。

“金靈聖母,倒是有能耐,居然能探聽到吾之存身來曆。”

孔宣出身鳳族,不算什麼不可言說的隱秘。

隻不過時日長久,許多真情,已然埋葬於時光中。

“既是出身截教,金靈聖母門下,該是知曉幾分,何為劫數。”

“鳳族已然曆經劫數而避世,此刻入世,必引得劫數翻騰。”

“如今之大商,雖在劫數內,依舊存一線生機。”

“若是鳳族入世,隻怕覆滅之威,盡在眼前。”

聞仲瞬時不說話了。

唯一的希望光輝,無情熄滅了。

聞仲依舊未曾放棄,正如知曉內情後,依舊做出的選擇一般。

“待回歸之後,吾便坐鎮朝歌,以金鞭鎮壓朝堂,懲處奸佞。”

這是現實局勢下,聞仲所能想到,也是能切實做到的唯一。

孔宣眸中閃過一抹歎息。

恐怕事情發展,未必能如所願。

聞仲起身回歸朝歌,所行正如先前所言,以金鞭鎮朝堂。

凡有奸佞作祟,不必經過論處,直接打死。

整個朝堂顯清明之時,也不禁多了幾絲惶恐。

而受影響最大的,自是帝辛。

別說帝辛在經曆女媧廟進香後,內心黑暗被無限放大。

便是平常心,也不可能容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