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三分靠能力,七分靠協調(1 / 2)

混職場,三分靠能力,七分靠協調。大量的工作都得靠協調來解決,尤其是上下左右、裏裏外外、方方麵麵的關係都必須依靠協調來處理好,實屬不易。一名混得好的同誌,通常情況下,一定是上麵的關係很“鐵”,下麵的關係還行,同事的關係較順。實際工作中,一些人卻因性格、方法、智慧等方麵的原因,不願交際,不善協調,原本很簡單的事,協調不好,影響了團結,破壞了在領導心中的印象。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入手改善。

協調的功夫在“詩外”,必須重視平時廣集人脈。

在當今這個人情社會,光靠法規製度,公對公地來協調,除非是打著“領導旗號”,一般是不會順心如意的,往往會不被對方重視,而阻力重重。關係生疏,沒有好處,誰給你辦事,道理算個“屁”。給了好處,人家才可能給你“驚喜”。正所謂“人熟好辦事”,其要義就在這裏。

有了好的人緣,才可能給工作協調創造一種和諧的氣氛和相容的心理,辦起事來就順暢得多。要獲得好的人緣,靠兩條:一靠人格魅力,大氣做人,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敬佩。二靠廣交朋友,建立深厚的交情。怎麼交?平時要下功夫,請客吃飯,小恩小惠,適當的感情“投資”,自然是免不了、少不了的。有了堅實的感情基礎,事情就好辦多了。說不定,一個電話就“OK”了。

協調的時機捕捉準,要做到伺“機”而動。

抓住協調的最佳時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對上協調,當領導正在思考某一重要問題或某項重要工作該如何辦理時,你去向領導請示,提出符合領導意圖的協調意見和建議,就容易被領導接受或確認;領導情緒比較好的時候,也是協調的最佳時機。一般說來,領導工作繁忙、心情煩躁時,不宜去“迎風”協調。即使必須去協調,也要見機行事,多談些領導最關心或最感興趣的話題,引起共鳴後,因勢利導,切入“正題”。

對下協調時,就要“借東風”,順水推舟。在協調解決某個重要問題時遇到了困難,這時正好上級開了一個會,有了明確指示,或下發了文件,有了具體規定,或某個領導人作了批示,這些都有利於問題的協調解決,這時就要抓住這個機遇,因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總之,時機還未出現時,要積極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因為“機遇隻光顧有準備的人”;時機一旦來臨,就要牢牢抓住並充分利用這一時機,迅速妥善地處理解決各項難題。

協調的彈性把握好,要善於隨機應變軟化矛盾。

協調領導層要受得住各種委屈。比如,某一領導直接交辦一件重要事宜,由於事前通氣不夠,可能其他領導不同意辦或意見不一致。這時處於“夾縫”中的協調者,如果不注意溝通或溝通不成,辦或不辦都可能會出現“兩頭不落好”的情況。若某一領導不了解“內情”,就此事提出批評時,協調者不能因“受冤”而輕易動怒、甩手,更不能將其他領導的不同意見和盤托出予以辯解,而必須沉著冷靜,有大度容忍的胸懷,主動承擔責任,以緩和氣氛.事後,再作說明,再行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