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住持在寺門前親自等候,一手拿長扇的妖嬈女子出現,打扮如花朵染了紅,身穿長裙,身邊帶一丫鬟,前來燒香拜佛,卻在寺門前被看門僧攔住,看門僧道:“佛門乃清靜之地,豈可惹了凡塵,撞了清規,還請施主換身衣裳再來。”
妖嬈女子答道:“佛祖素來講究眾生平等,今日我乃是尋常百姓,人間一平凡女子,何來與他人不同,莫非師父對我裝束有意?”
看門僧答道:“施主,和尚乃是出家人,不懂男女情愛,隻守得佛祖座下規矩,還請女施主先回吧!”
妖嬈女子又道:“師父既是不懂情愛二字,又怎會心中在意我這身裝束?”
這時,方化走過來,道:“阿彌陀佛,女施主慧根不淺,勿再與老衲徒兒一番糾纏,既是女施主與佛有緣,下寺廟又怎會拒女施主於千裏之外,請女施主入寺燒香禮佛。”罷,妖嬈女子便帶著丫鬟跨過寺門,走進寺中。
看門僧不解問道:“住持,為何這般女子也容她進得寺院,豈不壞了寺廟規矩?”
方化大師答道:“即是她與佛有緣,老衲又怎敢阻攔。”
看門僧道:“是,住持。”
方化大師轉身,望著走入寺中的妖嬈女人,口中念道:“阿彌陀佛,願她入了佛門之地,見了佛祖,生出虔誠之心,讓佛祖化解她身上這般妖嬈之氣,重新做人。”
待這時,又有一人爬過階梯,登入佛門清靜之地,他身穿白衣,眉宇之間盡顯才氣,卻是身形瘦弱,一副窮苦人家養育出生,不曾有過濁氣。
在方化大師身後靜等方化大師回頭,卻久而未見方化大師轉身,隻叫他在身後苦等,方化大師一看門弟子提醒,方化大師方才蘇醒,轉身笑迎道:“施主,老衲見你與城南封家院外有七分相似,又有靈根慧心,必是封院外子孫,封田施主吧!”
這人抿嘴答道:“住持,您過謙了,前三日,您曾拜訪我家,我不在家中,去遠遊會友,方才昨日歸來。又聽家父起,這才今日啟程趕來。”
方化大師道:“阿彌陀佛,封施主有如此誠心,必能感動佛祖,解了這願獸之念,還請隨老衲去寺中。”
封田答道:“多謝住持指引。”
隨著方化大師與封田穿過前院,路過荷花池,荷花池中金魚躍出水麵,又重回水中,濺起水中花兒,被一僧看見,僧投了食,驚歎道:“住持這金魚一遇有緣人,必會躍出水麵,生出這水中花兒。不曾想,當真如此。”
前往大雄寶殿,方化大師站在佛祖金身旁,封田站在佛祖金身前先拜過佛祖,後拜過觀音,方化大師見封田頭頂一道七彩霞光閃過,氣衝鬥,有洪福之相,卻在七彩霞光之中,有一彩短了一大截,待封田禮畢,方化大師這才道:“阿彌陀佛,封施主,老衲看你頭頂七彩霞光,又有青雲直上之氣,此生定有不凡作為,可卻也情事坎坷,波折一二,今日叫你前來,乃是交於你一件法器,請隨我來。”
兩人一同出了大雄寶殿,前往院中一藏經閣,不過數百步,轉身便到藏經閣前,方化大師令閣內眾弟子退下,又令守門弟子不許任何人踏進藏經閣一步,隻等他與封田進入閣中,便緊閉藏經閣大門,不許進出,藏經閣內隻留方化大師與封田在閣中。
在藏經閣內,書香滿閣飄溢其中,又有書卷上千冊,共計七十餘卷,又不乏諸位佛祖、眾多菩薩生前事跡,前前後後可共計十餘卷,諸多佛禮、佛法、法陣、佛家、神獸、萬物生靈盡在其中,無一缺失,無一錯漏。
方化大師為封田引路,在萬物生靈這一藏櫃止步,取出藏櫃中靈獸冊,封田問道:“住持,您為何拿靈獸冊,我莫非靈獸類?”
方化大師答道:“封施主,人乃是介於神與獸之間,以神為靈,以獸為身,立於萬物之上,你怎會是靈獸類。”話間,方化大師已將靈獸冊翻至願獸這頁,隻見願獸長了雙翅,似蝶般長軀,六肢瘦弱,頭長雙長角,向後伸展,飛於雲霧之間,若聽到萬物心中念力,便會豎起長角傾聽,飛至人旁,以人為友,食人心願。
方化大師道:“封施主,你可知這靈獸與你有緣。”
封田驚疑道:“住持,這獸如何與我有緣?我頭一次見它。”
方化大師將靈獸冊還回櫃中,道:“世間緣分非隻有一世,它非你這一世,乃是你數百年前的前世。在數百年前,你曾對一女子發誓,心中所念所想引來願獸,它吞食了你的心願,故而一心靠傳頌你心願為生,直至數百年。四十年前,我有緣遇到它,便將它壓於寺廟之下,靠佛光加持,才護住這一方百姓,如今老衲已年過七旬,留得殘軀,隻怕往後時日無多,願獸趁老衲圓寂,再生出禍端,還請封施主將它化解。”
封田大驚,道:“住持,我一介凡人,又不懂法術,如何鎮得住願獸,我知您佛法高深,何不以您一己之力,將它消滅,永絕後患。”
方化大師答道:“封施主,老衲乃是出家人,以教化世人為己任,還世人福報,不曾奪他人性命,更不曾有傷螻蟻之心,還請封施主見諒。”
封田答道:“住持,那我該如何做?”
方化大師答道:“老衲可取一件法器贈與你,你戴在身上,日後它必有大用。”
封田問道:“不知住持所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