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立雖然恃才傲物,但隻是嘴巴惡毒,不像李嚴欺淩同僚。所以,他臨行之前還是有人來送他,諸葛亮當然也在列。
廖立與眾人一一告別之後,諸葛亮把他拉到一邊斥責道:“公淵怎可如此詆毀先帝?當年你從荊州失敗逃回,先帝不僅不怪罪你,反而任命你為巴郡太守(先主素識待之,不深責也,以為巴郡太守)。你不思感恩,反倒出這麼大逆不道的話,若非陛下寬厚,你早就性命不保了!”
回想起先帝的恩遇,廖立也是自責不已,隻是當時正在氣頭上,那些話就脫口而出了。如今諸葛亮當麵責怪,他隻是低頭不語。
諸葛亮看廖立意識到了錯誤,又頗為惋惜地:“本來是我向陛下舉薦你主管情報一事的,如今北伐在即,陛下特別看重此事。我本想若由你主管,則可時常麵見陛下,陛下見識到你的本領,自然會重用,你也不必再歎懷才不遇。哎,最終卻是害了你。”
廖立沒想到諸葛亮一片良苦用心最後竟然被自己誤會了,不由扼腕。不過,他性格雖然偏激,倒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史書記載後來薑維經過汶山郡特意去拜訪,“稱立意氣不衰,言論自若”),:“當年你、我、士元(龐統)諸人自以為學得經緯地之能,出山扶保明主,如今卻是境遇殊途。你位極人臣、大權在握,士元早已作古,我也該好好考慮自己所求是什麼了。於我而言,歸隱田園,遠離勞碌也未必是壞事。”
見廖立這麼看得開,諸葛亮也不再多言,兩人各道珍重。
接連處理了李嚴、廖立,讓我的威望達到了空前高度。諸葛亮執政以來,依法治國,處事公平公正,重視實幹,“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如今我又因為失職處置了兩個老資曆重臣,底下官員一個個如履薄冰,辦事盡職盡責。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官員如果太安逸了,老百姓肯定沒好日子過。
最後,思來想去,我決定把情報工作交給楊戲。從李嚴的案子來看,楊戲做事嚴謹,且有極強的分析、推理能力。雖然年輕,但諸葛亮、楊洪等人有空時會從旁指點,應該足以勝任。
時間進入建興五年(7年)。二月,朝廷從江州軍調八千人到成都。三月,諸葛亮按計劃進駐漢中,趙雲、馬謖、關興、張苞、廖化、王平、張嶷等諸將都一同前往,隨行的總計有六萬大軍,騾馬、車仗無算,隊伍如蜿蜒巨龍,一路浩浩蕩蕩,塵土飛揚。諸葛喬被我單獨留了下來,因為這波去漢中的基本都是武將,而且諸葛亮親自接管飛軍後也不需要他了,我重新給了他一個侍中的身份。楊儀因為要在後方督辦軍資,也沒隨行。
我在成都,則加緊訓練屯田兵,收購糧草。這次北伐,幾乎是傾國之力,要出動近十萬大軍,按一年算就要準備兩百多萬斛糧食。打下隴右(後麵會到為什麼是隴右),如果能成功站住腳,從此與曹魏將爭戰不休。光靠隴右是提供不了大軍所需這麼多糧草的,還是要從後方運,所以戰前至少要籌備好三百萬斛糧草。過去的一年,已經從益州陸續往漢中輸送了一百萬斛,諸葛亮隨軍又運送了八十萬斛。此時,成都糧倉幾乎是搬運一空,陳震、楊洪、蔣琬派人四處從民間收購糧食,最後成都的糧價漲了三成,我才不得不叫停,並下令嚴厲打擊囤積抬價的奸商。
快到秋收,宮裏宮外兩頭忙。星彩臨盆在即,經常頭暈、惡心、嘔吐,我放心不下,最後索性撂挑子不管外麵的事,專心在宮裏陪星彩。反正外麵有楊洪陳震等人操心,我在的時候也實際做不了什麼,更多起個象征意義。沒過幾,有人告訴我楊洪病倒了,嚇得我親自跑到他府上去探望。一直以來,我對楊洪都非常依賴,他知人善任,足智多謀,在一定程度上我對他的依賴並不在諸葛亮之下。他年紀大了,本來身體就不好,萬一在這個關鍵節點上出了什麼事,我後悔都來不及。
還好,張懌給他看過之後告訴我隻是最近操勞過度,楊洪拖著病體還想繼續在家辦公,被我給阻止了。他哪怕呆家在裏什麼都不幹,隻要後方有他,我心裏就踏實。我吩咐蔣琬、費禕、楊儀、董允、郭攸之、諸葛喬等人分攤了他的工作,並讓他們隔幾去楊洪府上報告一次。一來,可以讓這些年輕點的人才多經鍛煉快速成長,有機會向楊洪學習,二來也能讓楊洪安心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