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出征,跟在諸葛亮身邊的,是馬謖、王平、廖化、高翔、薑維。
諸葛亮問道:“如今曹魏援軍將至,必須北上占領街亭,才能守住隴右。隻是我們走後,需防止郭淮反擊,誰願留守?”
廖化出列:“末將願接令,決不讓郭淮西進一步!”
諸葛亮:“元儉(廖化字)勇猛穩重,我相信你必能完成此任。隻是,還要一軍先行前往街亭……”
他環顧四下,犯了難。曹魏此番派出的必是中軍大將,薑維新降不堪使用(就算可靠也不能服眾),馬謖、王平、高翔似乎分量都不夠,而自己要整合大軍以為後繼。本來魏延最合適,卻在隴西一時調不回來。
王平、馬謖同時請求道:“末將願意去街亭!”
高翔知道自己論本領、資曆都比不上這兩人,也很識趣沒作聲。諸葛亮一直記著我的話,本來想派王平去。可是王平手下隻有三千兵馬(之前分了張嶷兩千參加上庸之戰),讓他統領馬謖的一萬人馬謖肯定不願意,更何況馬謖職位還比王平高,無論如何不過去。
想到馬謖已經在軍中曆練一年多,帶兵也算是有模有樣,應該不至於隻是紙上談兵了吧。思慮再三,他終於拿定主意,但出於謹慎還是對馬謖叮囑道:“幼常,此戰就由你做先鋒,我讓子均做你的副手輔助你。子均戰場經驗多,你要多聽從他的建議。到街亭之後,一定據要道紮營駐防。多則七日,少則五日,我便能集結大軍到達。守住街亭,則此次北伐我軍就勝了!”
完還不忘托付王平:“子均,幼常少經戰陣,你要多從旁協助提點,一路之上若有什麼事及時派人與我聯係。”
王平領命稱是。本來諸葛亮是好意,可是在自視才高過人的馬謖眼裏看來就變成了諸葛亮不信任自己。他不敢對諸葛亮有意見,卻在心裏暗暗嫉恨上了王平。
安排好馬謖、王平,諸葛亮又讓高翔去守街亭南麵的柳城,互為犄角,以策萬全。同時,派人發緊急軍令,召魏延、關興、張苞回師與自己彙合。末了,覺得有所不妥,專門寫了一封信飛鴿傳書向我明情況。
馬謖一萬大軍要攜帶部分糧草輜重,相對較慢,所以王平與高翔部作為前部先行。
王平為人嚴整,到達柳城時,為防擾民隻在城外無人村落過夜。兵來如剃,是無人村落,其實是城外無遮無攔,大軍過境村民沒有安全感,都逃到山裏去了。王平下令任何人不得損壞村內物品,臨走之前還讓人將每戶的水缸填滿,並留下些銀錢作為補償。他們走後不久村民就回來了,見到自家沒有任何損失,反而還得了一些錢財,紛紛稱讚漢軍仁義之師。
一日之後,馬謖大軍趕到,直接進了柳城。同是文人掌兵,馬謖不像諸葛亮那樣公正無私,有依法治軍的魄力。以往都在中軍麾下,諸葛亮治軍嚴謹,又有其他各部互相監督,還看不出什麼來。可是,如今一旦脫離開來,馬謖治軍不嚴的弊病就顯現了。進城當日,有三名漢軍強取城內百姓財物,爭執之下還把人打傷了,正好讓高翔的部下撞見拿下。
高翔雖然算不上什麼名將,但他是職業軍人,一切以服從命令為先(畢竟也是曆史上在諸葛亮指揮下跟著魏延、吳懿一塊大破司馬懿的人物)。他深知丞相最痛恨的就是這種違背軍令、欺壓良善的**,隻不過不是自己的人礙於麵子不好直接處罰,於是把他們交給馬謖要求嚴懲。
馬謖聽手下竟然有人違反軍紀、欺負百姓,十分生氣,當即就要重罰他們。
他手下左右校尉張休、李盛急忙求情:“將軍,趕赴街亭抵禦魏軍才是我們當前首要任務,此時處罰他們難免影響士氣,不如暫且記下,若此戰能立功就赦免他們,如果不能再兩罪並罰吧。”
這三個士兵,有兩個是張休屬下,一個是李盛屬下。
高翔不同意,據理力爭:“丞相一直教誡我們‘有製之兵,無能之將,不可以敗’,軍紀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我大漢軍隊戰力的保障,豈能因為開戰就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