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張郃之死(1 / 2)

聲如驚雷,一聲大喝之下,夏侯儒肝膽欲裂,心中難以置信:“蜀軍怎麼會出現在涼州?”

與他一樣,上百名魏軍也是亡魂皆冒,如同炸了鍋一般,亂成一團。好不容易逃出生,回到了自己的後方,他們根本沒有想到漢軍竟然會一路跟隨到了這裏。隻有張郃還算是鎮定,他雖然一臉土色,明顯也是出乎意料,但並不慌亂,組織士兵向他靠攏,列成陣型。隻是,士氣一旦鬆懈,想要重新鼓起來就變得很困難了。

那麼,關興一行人馬是怎麼奇跡般到達涼州的呢?

原來,當日張郃帶領驍騎營和匈奴騎兵繞行大漠,突然出現在隴西,從背後偷襲漢軍。張苞猝不及防之下與張郃大戰三四十回合,最終因寡不敵眾戰死沙場,他手下兵士也全軍覆沒。關興兵力與張苞不相上下,也被打得大敗,損失近半,好在他占據山險據守,沒有覆亡。

昔日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平日名為君臣,私下情勝兄弟。是以當日曹丕篡位與關羽被害幾乎同時發生,趙雲勸父親以國事為重,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父親回答“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裏江山,何足為貴”(雖為演義之語,但也足見情重),固執出兵,最終才有了夷陵之戰的慘敗。作為第二代,我跟關興、張苞歲數相仿,自幼在一起玩鬧,學文習武,沿襲了上一輩的香火。隻是,後來我被立為太子之後長居於府內,處理公務,與他們相見漸少。而他們兩人秉承了其父忠勇的品性,共同投軍,在伐吳時還充當了父親的左右先鋒。他們二人既是發,又為袍澤,沙場上並肩作戰,關係也是情好日密,如同兄弟一般。

關興眼睜睜看著好兄弟死於麵前,卻因為兵力少而無力救援,讓他痛恨不已。隻是,以當時的情形,漢軍一敗塗地,回乏術,張郃、郝昭兵鋒正盛,重重圍困,連他自己也很難獨善其身。他知道,隻有留著性命活下去才有報仇的機會,於是拚死殺出重圍,逃往鳥鼠山深處。

這一場大敗,損失慘重,不僅傷亡過半,糧草、輜重也幾乎丟失殆盡。幸而,鳥鼠山中多鳥獸,僅有的一點糧食吃光之後,他們靠著采摘野果,挖山鼠、捕鳥雀,甚至是吃野獸的死屍,頑強地活了下來。他們逃到山中之後,郝昭不死心,帶兵進山搜捕,關興無奈之下隻好借助著鳥鼠山的地形跟魏軍周旋,兵力又損失了數百,隻剩兩千餘人了。後來,郝昭接到張郃命令進攻襄武,魏軍撤去包圍圈,關興他們才得到喘息之機。此時,他們這一行人已經是個個衣衫襤褸,麵黃肌瘦,活脫脫成了叫花子軍。如果郝昭多圍困幾,不用交戰,他們也要被困死了。

襄武被圍,向東回到冀縣的道路又被張郃占據,他們依然是一支孤軍,生死命懸一線。無奈之下,關興隻得派人向附近親漢的部落求救。隻是沒想到,平日裏受盡朝廷恩惠,靠著互市賺的盆贏缽滿的各部落此時見魏軍勢大,都不敢幫助關興,隻有白虎文答應給與軍資、戰馬。

得到了白虎文的支援,關興沒有立刻救援襄武,因為他相信遊楚守城之能。於是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帶兵潛入涼州邊界上,等待郝昭回軍時突然襲擊。敵方那時回到自己的自盤,必然放鬆警惕,屆時可以大獲全勝。為此,他專門派人回襄武等待郝昭撤兵回返的時候,傳信遊楚帶兵追趕,到時就可內外夾擊。還未等到郝昭撤軍,他就得到了張郃襲擊冀縣的消息。開始的時候他也十分焦急、擔憂,甚至當時就想直接帶兵回援。不過他也知道以他這點人馬,向東回師冀縣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以他對丞相的了解,敏銳意識到絕不會就此放任張郃輕易退兵。

於是,他立刻改變計劃,依然是到涼州邊界埋伏,隻不過伏擊的對象不再是郝昭,而是張郃。他從剩下的人中選出來一千最善戰且騎術精湛的,帶領他們快速北進,一路曉行夜宿,專挑人跡罕至的山間路行軍,最後還真偷偷摸到了榆中附近而未被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