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一條沒人走過的路(2 / 2)

中途有不少問題,李威直接詢問李子明的想法,李子明在係統的幫助下提出了概率最大的幾種解決方法。讓李威整個人的都越加精神。一旁的警衛員聽不懂兩人的交流。隻為李總師的身體狀況感到擔心。到後來,兩人討論的東西越來越深入,李威意識到這些東西不能讓自己的警衛繼續聽下去,這對他不是什麼好事。於是辦公室裏隻剩下李威和李子明了。

經過了漫長的討論,李子明中途甚至都喝了好幾杯水。但是李威隻是看著兩人討論出來的淩亂不堪的東西。陷入了沉思。

這幾張慢慢的草稿紙,讓李威看到了新型發動機的希望。但是問題也很多,雖然方案在李子明有如神助的情況下列出了好幾種解決方式。但是可行性都有問題,昂貴倒是其次。隻是有一些材料,以華夏的冶金水平,根本沒有辦法大量製造,但是這種材料又勢必需要大量,靠實驗室製備嗎?製備出來的那麼一點點產物,根本達不到使用量。哎,用錢砸出來嗎?隻是,這個設計方案還不能確定,花費這麼大的代價,值得嗎?李威粗步估算了一下,如果國家願意全力嚐試這個方案,就算能一次成功,這個方案也最少要10億的預算。

10個億,去賭一個方案,值得嗎?李威猶豫了。思考再三,李威開頭詢問李子明:“子明,我姑且這麼叫你。你的這個方案確實很巧妙很有創意。如果成功,甚至對我國的工業水平都可以起到拉升。但是,你確定你這個方案能成功嗎?如果中間哪怕是有一個的環節出現錯誤,或者是出現卡殼,整個方案都會是一個笑話。而不出現意外的幾率,我看不到。光是嚐試都要消耗國家的10億以上,你覺得,你這個方案…“

李子明一聽就明白了李總師的顧慮和擔心。如果不是自己有係統,李子明也不敢嚐試自己的方案,這個方案雖然看似完美,但是也很脆弱,中途沒有一個環節能出錯。哪怕是一顆特製螺絲釘都必須要按照規格生產出來中間的誤差甚至不能超過001毫米這個方案。確實是太冒險了。李子明思考了很久,:

“我明白您的意思,李總師。但是我認為要嚐試,一定要嚐試。我國和美利堅的航空發動機水平差距差不多有10年。我們在發展,對方也在發展。這是我能看到的超車的機會。我認為應該嚐試。當初核彈,我國在沒有任何幫助下,也在多方困難中搞出來了。那時候我們國家還沒有現在的國力,為什麼現在我們就不敢嚐試了呢?“

李威聽了李子明的話沒有回答。讓李子明先去休息。自己在辦公室點了一支已經許久沒有抽過的煙,靜靜的思考著。

從當初成飛設計滅-9的失敗,到自己接過成為總設計師的職務。再到驚豔世界的滅-10的誕生。哎,到底是人老了啊,沒有那種敢於拚搏的勁頭了。將手裏已經快要燃盡的煙熄滅。李威寫了一封長長的信。在安排警衛員加急送往上京長安街之後。整個人也隻能等待了。

上京長安街,一封被重重傳遞的厚厚的信到了一位老人的手上。

老人靜靜的看完了手上的信件。對警衛員吩咐到:“將科研院的侯院士請來“

侯院士在看了信件以後,久久沒有話。

老人也不著急,給這位同樣年紀不的院士倒了一杯茶,問道:“侯院士怎麼了?這份方案有問題嗎?“

侯院士聽到“方案“這兩個字,知道麵前的老人有了決斷,緩緩的:”從技術上講,這是有可能實現的,但是從實際上講,我看到的是一條從沒有被人走過的路。我不知道這條路的盡頭會是什麼。大長老,您做決定吧。“

老人笑了笑,一雙眼睛裏流露出睿智的光芒:“我老了,不知道什麼路不路的,我隻是覺得,這個方案既然技術上可以實現,那麼為什麼不去做呢,李威這位年輕的科學家我知道,這裏麵的那句話他給他提出的這個方案的,叫李子明的夥子的沒錯,這是值得嚐試的,也是我們國家工業水平騰飛的一個機會。是機會,就要把握住。沒有路,那就走一條出來嘛。”

侯院士知道麵前這個從40歲當選大長老一直做到現在這個年齡的老人一向有自己的判斷,沒有再多什麼。或者,他心裏也是期待著,萬一這個方案完美實現了呢?

老人拿起筆,隻在信的最後寫了簡單的幾個字:做,國家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