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行路方知世事艱 3(1 / 2)

李泉看看母親和妹妹都吃的心滿意足了,這才宣布,這隻是炊餅,馬上咱們就要做饅頭,多多放肉。

李泉陪著母親和妹妹又重複了一次昨製作堿水和發酵麵粉的做法,倒不是李泉懶,是想讓她們兩個親手操作一番,加深印象。在等麵開的時候,李泉領著田婷去張屠戶家割點肉。

張屠戶家就在村子的最東頭,院子要大一些,正屋的屋頂上也掛著一層薄瓦,家境看來還不錯。李泉進門後,就看兩個半大子正在張屠戶的指揮下在院子裏收拾半片豬肉,分割成塊,然後用麻布包裹起來,放進木桶,再浸到一個大水槽裏。在沒有電冰箱的時代,炎熱的夏就靠這種土辦法能讓肉保存時間長一些。

看到李泉進門,張屠戶有些局促,這不僅是因為李泉替自己洗白了冤屈,拿回了給母親治病的救命錢,而且這是十二三歲能和縣裏的大老爺談笑風生的人,長大了一定是個尊貴的人物,自己在他麵前留下了一個不孝的印象,盡管那高娘子給分了一下,終歸感到別扭。

李泉先是詢問了張屠戶母親的病況如何,聽張屠戶回答當已經請醫生去給瞧病,也抓了藥吃,自己是看情況有所好轉,今才剛剛回來,晚上還要再回去看望母親。李泉聞之也覺得自己那指責張屠戶時有些唐突,是不了解目前社會的風俗,於是也向張屠戶表示了歉意,倒是把張屠戶搞得更是有些不安。

還是田婷衝淡了這有點尷尬的氣氛,提出要買肉。

張屠戶很是抱歉地:“哎呀,郎君,這幾不巧,沒有宰殺牛羊,家裏沒有肉了,前幾李二狗送來的羊是他舅舅家的,他沒清楚,我也沒問,殺完後給了我了十幾文錢,就把肉都運回去了。鎮上的鋪子裏應該還有些,要不我去給郎君取些來?”

李泉有些納悶,剛才明明看著張屠戶父子在收拾豬肉,怎麼沒肉呢?於是他笑道:“沒有牛羊肉也沒關係,我們割點豬肉也可以。”

張屠戶嘴巴半張,驚訝地啊了一聲,道:“這豬肉,怎麼能給郎君呢?”

李泉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這是在視豬肉為賤肉的時代。

二師兄在古代的地位很尷尬。

它貧賤吧,在祭祀的時候它的地位很高,和牛羊並稱為“三牲”,是向神靈和祖先表示虔誠的橋梁。它地位高吧,人們又把它稱為“賤肉”,一直到了宋朝,發明了“東坡肉”的蘇東坡在他的《豬肉頌》一詩中寫道:“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雖然是味道那麼美,吃的時候還有點遭人非議,所以才“飽得自家君莫管”。

豬肉之所以不受歡迎,的確是味道不如其他牲畜,因為需要豬進行繁殖,所以閹割的較少,沒有閹割的成年豬肉,有一種腥臭的味道。另外豬生活的環境比較肮髒,吃的食物也雜,使人有一種反感的聯想。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豬“性淫,亂倫常”,其他牲畜,母和仔之間是不交配的,它們能夠自行分辨。並且在配種的時候還要人來組織,牽到一起,做個“介紹”。豬是不存在這種問題的,發情的時候,隨時隨地進行,並且母仔不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