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回到家裏,母親倒沒有覺得豬肉是賤肉,隻是看著李泉上下翻飛剁肉餡的時候,覺得違背了孔子的肉“割不正,不食”的教誨。
李泉剁好肉餡,拌上鹽和壓碎的胡椒麵,家裏還有芝麻油,也淋上一些,至於其他的五香粉、味精、料酒一類的調味料就隻能是想想了。又剁了半顆母親稱為菘菜的白菜,擠去水分,和肉調和在一起,包子餡就大功告成。
這時候麵也已經開了,李泉拿出在部隊幫廚的手藝,捏了幾個很是端正的包子,高氏和田婷也來幫忙,盡管開始捏出的包子歪瓜裂棗,但是逐漸就成樣了。
還不到酉時,香噴噴的肉包子就出鍋了,跟昨已經是美味的蒸餅想比,今的飯食更是讓人留不住嘴。
飯畢,高氏對李泉,想要給村裏平時對自家的農桑事物伸手幫忙,往來比較密切的幾戶送點嚐嚐鮮,尤其是田鐵匠和李木匠。李泉也有此意,這樣既向這些好鄰居表達了謝意,也擴大點影響,畢竟李泉做出包子不僅僅想要自己吃而已。
李泉和田婷分別給鄰居們送去了幾個包子,大多數的人家還沒做晚飯,民風淳樸的村民也並不做作,一時之間,大半個村子都飄蕩起香味。尤其是知道這是用麥麵粉做的,眾人更是驚訝不已。
李泉回到家裏,發現家裏來了客人,正是張屠戶夫妻。張屠戶的妻子李氏見到李泉有些羞愧,李泉知道是因為自己對張屠戶不孝的指責也捎帶上了她,見此情景不等李氏開口,又自責了幾句,稱讚李氏賢淑孝順,李氏激動的臉微微發紅。
高氏這才起張屠戶夫妻二人來送還錢的事,李泉自然不受,李氏這才錢給的太多了,現在的物價,一頭整豬也就是六百文錢,一斤不到兩文。李泉聽了表示即便這樣錢也不用退,明再去割肉,今的包子連吃帶送已經沒了,明還準備再做。
李氏聞言眼睛一亮。
她和張屠戶是飯後來到李泉家裏的,鍋裏還留著幾個包子,高氏也請他們每人吃了一個,盡管並不餓,誘人的香味和白嫩鬆軟的包子皮,還是勾起了他們的食欲,吃過之後李氏尤其讚歎。
張屠戶開的肉鋪,真正的掌舵者其實是頗有商業頭腦的李氏。由於鎮上真正吃得起牛羊肉的人家不多,何況可以殺的牛,張屠戶也很難收到,豬肉又賣不上價錢,這些年肉鋪也隻是養家糊口而已。有心到縣城開店吧,不但購置或是租用商鋪的成本高,而且縣裏已經有了幾家肉鋪,自己並沒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恐怕也很難立足。今她嚐了包子,之所以遲遲未走,不僅是等著李泉回來退錢。李氏通過和高氏攀談之後,知道發麵之法和豬肉的這種吃法都是李泉擺弄出來的,一直在琢磨如何能生意興旺起來的她敏銳的捕捉到了這個商機,她是等著李泉回來談談能否合作的。
聽到李泉到明還要做包子,李氏連忙接話:“也隻有郎君這麼聰明伶俐的人才能想出這樣神奇的做法,以後老百姓既能吃飽肚子,又能享受這樣的口福,可都是郎君的功德。不過這樣粗鄙的事何必勞煩郎君親自動手,郎君隻要讀書就好,早日中科舉,光宗耀祖,也給咱們田李村增光添彩,我們兩口子願意給郎君和高娘子效勞。”